民間傳說:“漢士子劉向(一說劉璽)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題詩廟中,戲弄廟神華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殺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謂其與劉有三宿姻緣之份。三圣母遂與劉結為夫妻。三宿后,劉以沉香一塊贈別,囑他日生子,以此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察之,怒提華山,壓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產(chǎn)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與其父。沉香成人后,尋母華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竊得萱花神斧,與其舅二郎大戰(zhàn)于華山。
二郎請諸神相助,沉香亦得眾仙協(xié)力,舅甥各顯神通,神仙混戰(zhàn),勝負難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說和休戰(zhàn),沉香因得斧劈華山,救出娘親三圣母,母子團聚。在今華山蓮花峰翠云宮西、蓮花石旁有一巨石,長10米余,裂為三段,如刀斬斧截,后人指為“斧劈石”,傳即沉香救母時斧劈華山所遺。
華岳三娘——三圣母,中國古老神話傳說中:五岳大帝掌管著五岳,東岳大帝主掌東岳泰山,西岳大帝掌西岳華山,南岳大帝掌南岳衡山,中岳大帝掌中岳嵩山,北岳大帝掌北岳恒山。從唐朝始,各朝帝王都十分重視華岳之神——西岳金天王(即西岳大帝),以求國泰民安,永保江山。西岳廟是為華岳之神西岳大帝而建的,當然女神三圣母也在西岳廟的偏殿享有奉祀。華岳三娘,聰明美麗,心地善良。天旱,她呼風喚雨,遇澇,她施力排除,鄉(xiāng)親們有了難處前來求她皆有求必應,抽簽問卜無不靈驗,在她的關照下,這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們十分感激她,都尊稱她為“華岳三娘娘”。為了報答她的恩德,便給她在西岳廟里專門為她修了一座廟宇(即:西岳廟的圣母殿)。殿內供華山三圣母即華岳三娘及其子沉香和三圣母侍女靈芝。到此瞻仰和祈禱的青年男女絡繹不絕。美麗端莊的華岳三娘,不但是世人心目中的愛情女神,而且還是人們心中的福神。
清末至建國前流傳的版本
《二堂舍子》,又名《寶蓮燈》、《打子放逃》。
華山三圣母與凡界書生劉彥昌相愛成婚,三圣母之兄二郎神惱怒其妹私動凡心,將其壓在華山之下受苦。三圣母生下一子名喚沉香,遣奴婢連同寶蓮燈送交夫君劉彥昌。
劉彥昌狀元及第,官拜羅州正印,娶宰相之女王桂英為妻,又生一子名喚秋兒。沉香與秋兒一同長大,弟兄二人甚是友愛。一日在南學讀書,因見老太師秦燦之子官保辱師,沉香失手將官保打死。二人歸家告與父知,劉彥昌聽后大駭,細問二子,沉香直認不諱,秋兒亦挺身自承。
劉彥昌繼而請出夫人王氏一同再三盤問,二子依然自承如初,皆愿前往秦府償命。沉香為劉彥昌元配所遺,秋兒為王氏夫人親生,二人在笞責詰問二子之時,王夫人觸動母子之情,不免對秋兒心疼手軟,劉彥昌因沉香系無母之兒,亦難免過于憐愛。賢惠王夫人,舍子取大義,最終還是與劉彥昌一起將沉香從后門放逃,劉彥昌獨自攜秋兒赴秦府自首償命。秦燦將秋兒亂棍擊斃。
沉香逃至深山,遇霹靂大仙點化,脫去凡胎,并受賜神斧。沉香遂持斧至二郎神廟,留詩詬罵并戰(zhàn)敗二郎神,力劈華山,救出其母。
現(xiàn)代改編版本
為了故事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三觀,改編版刪除了王桂英和和其子劉秋兒。經(jīng)現(xiàn)代改編修飾后的故事如下:
從前有個書生叫劉彥昌(也有叫劉向),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游。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三圣母(也叫華岳三娘)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她美麗善良多情,自從被王母派遣到華山后,一直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這天,她正在廟中吟歌漫舞,消磨時光,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書生跨進了廟門。她急忙登上蓮花寶座,化為一尊塑像。走進大殿的劉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麗、溫柔、安閑,劉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該多幸福??!可惜這只是一尊沒有情感知覺的雕像。劉向懷著深深的遺憾,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取出筆墨,深情地在墻上抒寫了自己對三娘的愛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這個書生多么英俊倜儻,文采斐然,他對自己滿懷深情,而自己又何嘗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嘗不愛戀他呢?可是,一個是上界仙女,一個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締結姻緣呢?目送悵悵離去又依依不舍的劉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靜了。她沉吟再三,終于決定不顧天條禁令,要與劉向結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為一民間女子,追上劉向,向他道出了真情,從此后二人兩情依依,結為伉儷,恩愛無比。劉向考期將臨,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別之時,劉向贈給三娘一塊祖?zhèn)鞒料?,說日后生子可以“沉香”為名。二人十八里相送,難舍難分。
劉向在京城一舉中榜,被任命為揚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馬上任之時,華岳三娘卻遭難了。原來,這時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宮大辦蟠桃會,各路神仙均來赴會祝壽,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脫染病而留在華山。誰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天條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懲罰。三娘一身正氣,毫不畏懼,況且她隨身還有一件王母贈的寶物-寶蓮燈,此物是三娘的鎮(zhèn)山之寶,無論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寶蓮燈大放異彩,都會被震懾稱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敵,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際,將寶蓮燈偷盜而去。這樣,可憐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壓在華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無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兒子沉香,為防不測,她偷偷懇求夜叉,將兒子送到揚州,留在其父劉向身邊。
沉香長大后,漸漸懂事了,知道了母親被壓在華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親三娘。他把想法對父親說了,無奈劉向也只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嘆氣搖頭。于是沉香便獨自離家,去找母親。他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走到了華山??墒悄赣H在哪里呢?這個只有八歲的孩子,不知所措,放聲大哭起來。凄厲痛苦的哭喊聲,在空谷回蕩,驚動了路過此地的霹靂大仙。好心的大仙,問明情由,深為善良的三娘和苦命的孩子鳴不平,可是卻也無可奈何。于是他將沉香帶回自己的洞府。沉香在大仙的指點下,刻苦認真的學習本領,漸漸學會了百般武藝。十六歲生日那天,沉香向師父辭行,要去華山救母。大仙念他人小有志氣,贈給他一柄萱花開山神斧。
沉香騰云駕霧,來到華山黑云洞前。他大聲呼喚娘親,聲音穿透重重巖層,傳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蕩,百感在心。她知兒子已長大成人,一片孝心來救自己,激動不已,就將沉香喚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廣大,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敗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況且二郎神還盜去了寶蓮燈,兒子哪能是他對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飛身來到二郎廟,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誰知二郎神鐵石心腸,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兩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覺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掄起神斧,與他打起來。兩人云里霧里,刀來斧往,山里水里,變龍變魚;從天上殺到地上,再從人間殺回天宮;直殺得山搖地動,江翻海搗,天昏地暗。這件事驚動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個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陣,覺得二郎神身為舅舅,如此兇狠地對待一個孩子,太無情無義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戰(zhàn)戰(zhàn)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寶蓮燈也終于回到了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飛回華山,舉起萱花開山神斧,奮力猛劈。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華山裂開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親。整整十六年,受盡了苦難的三娘才重見天日,她與兒子緊緊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后來,二郎神向三娘、沉香認了錯;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職。從此,三娘、劉向和他們的英雄兒子沉香全家團圓,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充滿神話色彩,表達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可貴。二郎神的妹妹三圣母(也有稱華岳三娘)是玉帝的外甥女,美麗善良又多情,愛上了漢代士子劉彥昌(也叫劉向)。三圣母有一盞“寶蓮燈”保護著他們幸福快樂地生活。忽然有一天,二郎神從“寶蓮燈”的閃光中發(fā)現(xiàn)了他們。為了維護天規(guī),二郎神將三圣母壓禁在華山下。三圣母磨難中產(chǎn)子沉香,托婢女靈芝連同寶蓮燈護送予其父劉彥昌扶養(yǎng)。劉彥昌遇難途中遇王英,二人成婚,又生一子名叫秋兒。沉香與秋兒情同手足,一日于學堂讀書時,沉香不慎誤傷了同儕秦官寶,因此逃往深山中,山中有位熱心助人的長耳大仙,眨眨眼睛跺跺腳立刻就有妙點子,長耳大仙賜沉香神釜并告知其身世,引領沉香尋母至二郎神廟與舅二郎神展開一場激烈的奮戰(zhàn),憑藉著救母的信念,終于持神釜力劈華山救出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