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河是福州的一條內(nèi)河 ,曾是福州的護城河,流經(jīng)福州市西部。白馬河起始于福州西湖,沿途流過福州老城區(qū)西部,支流不多,在臺江區(qū)西部流入閩江。白馬河與晉安河之間有內(nèi)河東西河相連。白馬河沿岸有白馬河公園,沿河而建的白馬路橫貫福州市區(qū)南北,是福州交通主干道之一。
亞熱帶園林:作為內(nèi)河環(huán)繞三山鼎峙的水網(wǎng),干流形成三縱三橫的格局,而白馬河便是“三縱”之一,兩岸田園和池塘縱橫交錯。公園中種有榕、竹為主的喬木和灌木近8萬株(叢),其中直徑15厘米-20厘米的大樹600多株,突出亞熱帶特色,輔以雕塑,形成別具一格的園林。
東岸木成林:白馬河東岸,種植蒲葵、魚尾葵和美麗針葵等棕櫚科植物,拓成“葵園”。其間選栽24株大榕樹,三面襯托綠籬,中植花竹、三角梅等,形成“榕蔭廣場”。延伸的坪地,圍種芒果、南洋竹、木芙蓉、桂花、扶桑等,辟成“五福廣場”。廣場中央有一花壇,占地457平方米,飾以吉祥安康圖案,作為五福模紋花壇,頗具地方民俗文化的風采。附近的場地寬闊,有角建成露天舞池。接著有一片荔枝樹,品種不一,自成“荔園”。為了重現(xiàn)古城的歷史氛圍,擇在原烏石山圖書館舊址,壘砌城堞,拱門上匾書“白馬河公園”。這條帶狀林木綠地,依靠石橋和石階接連一氣,內(nèi)立5座塑像,特別是雷鋒的塑像,為青少年們所景仰。
西岸花飄香:白馬河西岸,新建的《福州晚報》大樓、省畫院等大廈高樓周邊辟有綠坪、花地和水池,水光林色,令人悅目。黎明橋南側(cè)的場地,建有“蘭桂園”,植有桂花、白玉蘭、茶花、含笑、米蘭,四時飄香;又建有一座“古榕廣場”。圍繞斗池村口一株古榕(樹齡300多年)為中心,襯以綠地和花圃。南伸便有一座“雕塑廣場”,在西新村東側(cè),兼植參天綠木,形成濃蔭茂密的靜雅幽清的園林。內(nèi)筑一個門球場和一丘小阜。最近圍墻重砌,呈“半封閉”式的格局,避免車輛駛?cè)肓珠g甬道。
白馬觀潮:白馬河從臺江幫洲路漳江入口處,經(jīng)義洲白馬橋,穿越新辟的大慶路,北上注入西湖。這條河道至今仍通舟楫。如果端午時節(jié),人們還可在河岸綠林間,觀賞往來龍舟競渡,為民間習俗文化的一大景觀。河水應江潮漲落,古有“白馬觀潮”風光。
2011年元旦前,榕城市民可沿著木棧道,從西湖一直步行到江濱公園。記者2日獲悉,白馬河綜合整治工程進展順利,西門天橋至楊橋路段基本完工,其余路段將在元旦前全部貫通。屆時,一條長4.86公里的白馬河步行道,直接串起北端的西湖、左海與南端的江濱公園,打造成福州的“十里秦淮”。
乘坐27路、92路、105路、106路、117路、121路、133路、K3路到“白馬河”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