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雪夜林邊逗留
弗羅斯特[美]
我知道誰是這林子的主人,
盡管他的屋子遠(yuǎn)在村中;
他也看不見我在此逗留,
凝視著這積滿白雪的樹林。
我的小馬想必感到奇怪:
為何停在樹林和冰封的湖邊,
附近既看不到一間農(nóng)舍,
又在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
它輕輕地?fù)u了一下佩鈴,
探詢是否出了什么差錯。
林中毫無回響一片寂靜,
只有微風(fēng)習(xí)習(xí)雪花飄落。
這樹林多么可愛、幽深,
但我必須履行我的諾言,
睡覺前還有許多路要走呵,
睡覺前還有許多路要趕。
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美國著名的詩人。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國西部的舊金山。他是第一個四次獲得普利策獎的人。主要詩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頓以北》、《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間中地》等。
詩歌第一節(jié),詩人來到樹林邊,被雪夜的樹林所誘惑在此駐步。而林子的主人正舒適地待在家中溫暖的火爐旁,他不會想到怎么還有人那么傻,在這樣的夜晚停在他的林子邊陷人沉思。樹林只是屬于他的財產(chǎn),可以為他帶來利潤,僅此而已。而對于詩人而言,自然的美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美。幽靜的樹林,在白雪的搜蓋中透著神秘的氣氛。這里沒有人類的印跡,它遠(yuǎn)離塵囂,遠(yuǎn)離喧嘩與騷動。眼前的自然美景完美而神秘,使詩人對那彼岸世界無限向往,意欲永遠(yuǎn)地沉浸在那幻想世界中。詩中所描寫的林中世界—沉靜而又孤寂,它是詩人心中的幻想世界,也使詩人向往的彼岸世界的無限向往,其并存的是另外一個具有人類及社會責(zé)任的世界。樹林是自然的,村莊是人類的。樹林象征了幻想的世界,而林子的主人和村莊代表著現(xiàn)實世界。詩人從現(xiàn)實世界中來,被彼岸世界所引誘,自然與人類,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在積極地醞釀中。可是小馬兒發(fā)出了疑問。
第二、三節(jié)中詩人思想的矛后進(jìn)人高潮,小馬兒感到疑惑不安,這附近并無農(nóng)舍,也無食物供應(yīng),為何在此停留?他就像個天真的孩童,川鈴聲詢問自己的主人。詩人從鈴聲中驚醒,也從幻想中走出。卻又陷入了幻想一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中。詩人并未回答馬兒。風(fēng),柔和地吹;雪,輕輕地落;除此以外,四周一片寂靜。馬兒在此擔(dān)當(dāng)了幻想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中間人。而又顯然的偏向于后者。他在詩人完全陷人幻想中時將詩人拉回現(xiàn)實。事實上此處馬兒可看作是詩人的另一自我一現(xiàn)實中的自我或理性的自我。亦或是馬兒驚醒了理性的自我?;孟胫械脑娙丝梢話仐壍魤m世的責(zé)任與義務(wù),煩惱與不幸,無拘無束馳騁在幻想世界中,不理凡塵俗事??墒侨羧斡苫孟胫械淖晕胰ロ憫?yīng)那彼岸世界的呼喚,詩人會選擇就此安息。現(xiàn)實或理性的自我不能袖手旁觀,理性與幻想在激烈地斗爭,樹林與冰湖象征的彼岸世界力量如此強(qiáng)大,使詩人看不到那白雪皚皚,而眼中只有一年中最漆黑的夜晚,這黑夜預(yù)示著詩人的最后安靜自處,那是一種永遠(yuǎn)平靜,與自然同在,與世隔絕的境界。理性的自我不允許詩人就此沉睡,詩人被喚醒,隨之陷入兩難的選擇困境。希望大自然能給予些許啟示,可世界只是沉默,只有風(fēng)輕輕地吹,雪輕輕地下。無淪詩人在想什么,心中的斗爭多么激烈,大自然只按它的軌道運轉(zhuǎn),無暇顧及詩人。
第四節(jié)告訴我們矛盾斗爭的結(jié)果。盡管樹林可愛、幽暗而深遠(yuǎn),在雪夜中令人流連忘返,可還未到就此停住的時候,還有塵世的責(zé)任與義務(wù),生活的素愿未完,不能任憑自己沉浸在幻想中。理性戰(zhàn)勝了自我,最后詩人反復(fù)詠唱“再走一程才能入睡”,表現(xiàn)出詩人的無奈。此處重復(fù)造成另一種效果,好似催人昏昏欲睡,預(yù)示著也許詩人的理智是薄弱的,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仍憧憬著永恒安寧的彼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