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公園的建設遵循歷史原貌,盡量保存原有的池塘和歷史風貌,并恢復原有水系,以水鄉(xiāng)綠地為特色,與古城墻交相呼應。園區(qū)小徑上的路燈燈頭以金鳳為設計元素,燈罩以編鐘為原型,一千盞獨具楚文化特色的庭院燈,將整個園區(qū)裝扮得古香古色,又頗具荊楚風韻。站在岸邊,向河塘望去,一株株水杉樹猶如生長在水里,與水面連成一片,仿佛樹在水中生,水在“林”中流。
園內設計有楚莊王、屈原等名人典故景區(qū)。2014年1月,原本矗立在荊州古城護城河邊10多年的屈原像,搬遷至明月公園。搬遷后,面朝東面的屈原像底座高5.5米,底座6.5米×6.5米,底座加雕像的整體高度為15米。施工方告訴記者,由于雕像巨大,不可能用整塊的巖石雕鑿,因此僅在雕像的外殼使用花崗巖,同時,為了讓高大的雕像能夠抵御大風,雕像的內部全部澆筑了混凝土,這些工藝讓屈原雕像可以從容面對自然界的風霜雨雪。
園內荷塘的建設也是充分展現了荊楚特色。荊州素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2000年初,荊州天星觀2號墓出土的鳳鳥蓮花豆就生動地反映了荊州水鄉(xiāng)多荷塘的景致,讓人不禁聯想到詩人屈原《離騷》中有關荷花菱葉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p>
每日夜晚,明月公園在燈光的映照下分外妖嬈,好似一條玉帶擁抱著古城墻。據了解,明月公園亮化工程總投資約465萬元,亮化范圍除了明月公園外,還包括九龍淵奇石園,一直與金鳳廣場相連接,設計理念與荊州古城墻的亮化工程一脈相承,主要采用節(jié)能的led燈具,色調上以暖黃為主。公園內外的小橋流水與古城墻交相呼應。
明月公園建設工程共分為三期,經過嚴謹的招投標程序,荊州市城市綠化管理處下屬白云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中標,由其實施建設。2012年12月,明月公園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主要工程為平整土地以及栽植各類灌木、喬木,完成人工河南北兩邊喬木的栽植,2013年6月,一期工程完工,土方工程共計完成4.5萬立方米挖方,8.3萬立方米填方。綠化栽植工程栽植大小喬木80個品種,共約10000株,主要品種有紫薇、櫻花、櫻桃、荷花、銀杏、白玉蘭等。
2013年8月,二期工程開始施工,到2013年年底,完成園路鋪裝9552.7平方米,人行道鋪裝3324平方米,廣場鋪裝8005.48平方米,管道預埋518米,駁岸挖方約3萬立方米、填方約5.4萬立方米、修建駁岸4643.3立方米,綠化工程栽植色塊52個品種,共64712平方米。還種植了杜鵑、菖蒲、大花梔子、金葉女貞、無刺構骨、蘆葦、紫花鳶尾、南迎春等多個品種。
三期工程充分結合明月公園的地形現狀進行景觀橋梁、棧道、公廁建設及公園小品布置,完善公園交通及服務體系,加強公園人性化服務功能。駁岸以生態(tài)駁岸為主要形式,少量區(qū)域結合平臺場地設置欄桿。游步道依地形而鋪設透水磚,道路自然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