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當時華東輸油管理局的職工子弟學校。學校高揚教育現代化風帆,營造數字化校園,精心打造數字化課堂。網絡化管理的紙質圖書9萬多冊,其中一大批英文原版書,擁有30多萬冊電子圖書、現代化的閱覽室。有理化生實驗室,寬帶千兆校園網早已開通,信息點分布在各教室和辦公室。教師實現全員電腦備課、辦公。有聯網的大計算機教室7個、多媒體語音室和4個多媒體教室,還有網絡中心、多媒體科技報告廳。有高標準的體育、音樂、美術等教學設施,學校宿舍公寓化,學生食堂干凈、明亮、衛(wèi)生,校園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整潔、溫馨、安全,處處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成長、成才的搖籃。
學校是江蘇省重點中學、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優(yōu)秀參賽學校、江蘇省模范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優(yōu)秀家長學校、江蘇省普通高中藝術課程基地、江蘇省文明單位、徐州市高中美術學科教研基地、徐州市高中信息學科教研基地、中央美術學院高考輔導基地、中國礦業(yè)大學生源基地、江蘇大學教育改革實驗基地。
截止2020年,學?,F有江蘇省特級教師1名,徐州師范大學兼職研究員1名,徐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徐州市名校長1名、徐州市“青藍工程”青年名教師2名、學科帶頭人4名,徐州市高中學科優(yōu)秀教師2名,徐州市學科中心組成員8名、中青年教學骨干33名。
學校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以人為本,走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以“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著力發(fā)展優(yōu)質教育;堅持“質量為本、名師支撐、科研興校、特色取勝”的發(fā)展策略;面向全體,分層教育,培養(yǎng)特長人才,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堅持依法辦校、以德治校、民主理校、文化強校,強化目標管理、人文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積極構建數字課堂,發(fā)展辦學特色,英語、雙語、韻語、美術、音樂、廣電類藝術教育及信息技術教育特色突出,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高。
1975年,學校成立于徐州市南郊,為當時華東輸油管理局的職工子弟學校。
1995年3月職工學校與中學合并,形成了青少年宮、小學、中學、職校、黨校一體的新格局。
1996年4月省教委對學校創(chuàng)建省重點初檢,1997年3月省教委發(fā)文,確認學校為省重點高中,學校成為市區(qū)繼一中、三中后的第三所省級重點高中。
1998年6月,石油、石化兩大集團重組,華東輸油管理局由中石油整體劃轉到中國石化集團,并與原屬于中石油管道局的三個輸油處合并,成立了“中國石化集團管道儲運公司”。學校因此更名為“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公司中學”。
2001年4月省教育廳對學校進行工作驗收,同年6月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國家級示范高中。
2005年1月10日徐州市人民政府在中山飯店舉行揭牌儀式,學校更名為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
2009年徐州市編制委員會下文增掛徐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2012年學校由徐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更名為江蘇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