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達廣場是湖北省荊州市城區(qū)的中心廣場,地處繁華的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定位于具有文化內涵的休閑廣場,總面積7萬平方米,全長700米,寬70-120米,呈曲尺帶狀。廣場南抵荊江大堤引長江之風入城市;北接江津湖景區(qū),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景景觀走廊。1999年重新修建以前叫便河廣場。沙隆達廣場由北京路至長江形成了一條全長75米的南北主景觀軸線,由北至南按照起承轉合的節(jié)奏布局,形成了有序的空間序列。
集散廣場以四盞高25米的高桿燈控制暖色調;綠化廣場則以低矮的庭園燈為主,三、五成組點綴草坪燈;文化廣場則以水下彩燈造景為主,形成高潮;休閑廣場以燈柱序列組合取勝。 沙降達廣場東西兩側的建筑以文化建筑為主,前半段為展覽館、音樂廳、美術館、民俗博物館等,形成城市的文化中心,后半段以商業(yè)為中心,和原有的勝利街小商品市場融為一體。 廣場各項施工建設嚴格按規(guī)劃設計進行實施,廣場面貌和形象煥然一新。1999年國慶前初步建成開放以來,受到廣大市民及游客的喜愛,同時產(chǎn)生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專家、市民以及政府主管部門都認為是一項比較成功的設計。
集散廣場:面積15000平方米,滿足市民節(jié)假日集會慶典的功能要求。廣場上大面積鋪設色彩典雅大氣的淺橙色花崗巖。南端布置一座有燈柱的通廊作為圓形露天舞臺的背景,廣場中央對稱布置兩排十八根圖騰柱,造型簡潔樸實,具有濃厚的荊楚文化特色。
綠化廣場:面積16000平方米,以大面積的草坪綠化和小品構筑物點綴形成該區(qū)域特征,草坪純凈,適當點植觀賞樹木,并多設市民的休息設施,重點強調區(qū)域自然清新的風格。
文化廣場:面積11000平方米,該區(qū)域以風景為主題,為整個沙隆達廣場的重心。利用地形高差形成跌落式水池、瀑布及噴泉等各種水的形態(tài),配以水下彩燈及形態(tài)各異的噴泉造型,形成沙隆達廣場的絢麗華章。
休閑廣場:面積20000平方米,以世紀門雕塑為中心,形成一系列雕塑群體,并設置和平鴿放飛點,綠樹環(huán)繞,花鐘為背景,體現(xiàn)城市和平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
沙隆達廣場,由荊州市建設委員會與沙隆達集團公司共同承建,依據(jù)沙隆達集團公司命名。工程于1999年4月30日正式開工,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之際,對市民開放。
70年代,沙隆達廣場叫便河廣場。到了80年代初,便河廣場東側兩座高樓拔地而起,見證了那時沙市的繁華。當時便河廣場的小路上就是個小集市,花鳥魚蟲,生活用品,都有賣。孩子們沒事就會到廣場上放放風箏,當時沙市發(fā)展迅猛,各類知名名牌入駐沙市,沙市曾被稱為“小上海”。
工程于1999年4月30日由荊州市人民政府宣布正式開工,1999年10月1日,國慶五十周年之際對市民開放。2009年10月北京路中央大道地下商城開工建設,廣場進行改造升級,2011年元旦中央大道地下商城出入口在沙隆達廣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