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終年62歲。一說約生于1684-1694年間,終年約79歲至89歲。原籍陜西三原,父親來云南任職,舉家流寓昆明。
孫髯自幼好學,入學考試時,因入場搜身,不愿受侮而離去,以后即終身不仕。40歲左右,適遇彌勒州苗漪任昆明育才書院山長,兩人相識結為至交。他愛梅花迎霜傲雪之骨氣,自稱“萬樹梅花一布衣”。他與當時名士錢南園、李因培等常往來酬唱,抒發(fā)高潔情懷。
他身居昆明,目睹水災給居民帶來的痛苦,于是親自踏勘盤龍江源流,訪問農(nóng)民,查閱歷史資料,寫出《擬盤龍江水利圖說》,提出治水方案。
他常到滇池畔觀賞水光山色,即景抒情,寫出千古絕唱——一百八十字的大觀樓長聯(lián)。長聯(lián)是他藝術的薈萃,是他世界觀的表述,是他性格的寫照。
晚年窮困潦倒,棲息圓通寺咒蛟臺洞穴,以醫(yī)卜為生,盡管受生活的折磨,仍樂觀自如,寫下很多詩文。他有個女兒出嫁彌勒州三道橋,老伴(人稱孫二奶奶)隨他難以糊口,只得從女度日。
公元1771年,孫髯亦來彌,傳說在東門外設館教書,隨后又到城西新瓦房村教私塾。去世后,老伴清理臥室,只見斷卷殘篇,一氣之下,將原稿全部火化。此時無寸土歸葬,得苗姓相助,草草收殮,葬于苗姓祖塋。有兩句民間歌謠唱:“山中若有王侯地,難得揀來葬髯翁?!睔q月匆匆,清末知州胡國瑞重修髯翁墓,為之撰墓志銘。
上聯(lián):“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p>
下聯(lián):“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lián):這回來的忙,名心利心,畢竟糊涂到底;下聯(lián):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
著有《永言堂詩文集》、《金沙詩草》等詩集,現(xiàn)僅存《孫髯翁殘抄本》和〈滇南詩略〉中收錄的二十首。
孫髯自幼聰穎好學,尤以詩文超群,幼時赴童試,因不愿受搜身之辱而憤憤離去,未應科舉,終生為一平民,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他廣交詩人墨客,常聚會于名勝古跡吟詩作賦。在文禁森嚴的雍乾之際,把感慨融鑄于一百八十字的大觀樓長聯(lián)中,大觀樓長聯(lián)思想內(nèi)容深刻,藝術形式表現(xiàn)精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lián)","古今第一長聯(lián)","海內(nèi)第一長聯(lián)第一佳者",影響尤存。晚年貧困,在昆明圓通山咒蛟臺以卜卦為生,自號蛟臺老人。后因應蘇氏之請,到彌勒縣授徒,門墻桃李,一時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