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國羅馬風(fēng)格時期的一座城堡式建筑,位于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倫敦塔橋附近。倫敦塔現(xiàn)為英國著名博物館之一,陳列有珍貴的各種文物,是英國人心中的“故宮”。
倫敦塔既是堅固的兵營要塞,又有富麗堂皇的宮殿,還有天文臺、教堂、監(jiān)獄等建筑。圍墻內(nèi)占地18公頃。
其歷史可追溯到1078年,當(dāng)時是因軍事需要而建,防止敵人逆河入侵,但卻從未在戰(zhàn)爭中派上用場。
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天文臺、避難所和監(jiān)獄,特別關(guān)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后一次作為監(jiān)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倫敦塔比較重要而且比較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諾曼底塔樓,它是整個建筑群的主體,因其是用乳白色石塊建成,故又稱白塔。
倫敦塔位于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倫敦塔橋附近。倫敦塔是英國各個時代智慧的結(jié)晶,因為經(jīng)過兩代君主的擴建和整修所以它也反映著英國不同時代的不同風(fēng)格。倫敦塔開始是為控制整個倫敦城而建,占地18英畝,曾作過堡壘,王宮,監(jiān)獄,皇家鑄幣廠和倫敦檔案館。到英國旅行,聞名遐邇的倫敦塔是游人必到之處。它緊靠泰晤士河北岸的塔橋附近,是一座具有九百多年歷史的諾曼底式的城堡建筑。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不列顛群島比較受歡迎的歷史景點,每年接待250萬參觀者。
中世紀的經(jīng)典城堡
倫敦塔是由威廉一世為鎮(zhèn)壓當(dāng)?shù)厝撕捅Pl(wèi)倫敦城,1066年圣誕節(jié)后,威廉一世為保衛(wèi)和控制倫敦城開始營建,歷時二十年,堪稱英國中世紀的經(jīng)典城堡。十三世紀時,歷代王朝在其外圍又增建了十三座塔樓,形成一圈環(huán)拱的衛(wèi)城,使倫敦塔既是一座堅固的兵營城堡,又是富麗堂皇的宮殿,里面還有天文臺、監(jiān)獄、教堂、刑場、動物園、小碼頭等小建筑。倫敦塔在英國王宮中的意義非常重大,作為一個防衛(wèi)森嚴的堡壘和宮殿,英國數(shù)代國王都在此居住,國王加冕前住倫敦塔便成了一種慣例。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jiān)獄,英國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關(guān)押在這里。
倫敦塔是一組塔群,整個建筑群反映了英國不同朝代的建筑風(fēng)格。其中心是一座諾曼底式建筑的白塔,這是塔內(nèi)比較古老的建筑,也稱為大塔和中央要塞,高三層,在其上端建有塔樓,除東北角塔樓為圓形外,其他三個塔群都是方形。白塔的四周有內(nèi)外四層的多座防御性建筑,作為內(nèi)層防御性的是13個塔,以威克菲塔,白塔和比徹姆塔較為有名。
作為一外層防御的有中塔,井塔等6個塔和2個棱堡,在最外層的四周還沒有護城壕作為監(jiān)獄,這里關(guān)押過英國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希特勒的副手魯?shù)婪蚝账挂苍ㄟ^護城壕圣托馬塔下的叛徒門進入倫敦塔而被監(jiān)于此。白塔內(nèi)的圣約翰教堂是現(xiàn)存教堂中較為古老的一座,整個教堂按典型諾曼底式結(jié)構(gòu)修筑,顯得宏偉肅穆。
倫敦塔本來是為控制整個倫敦城而建,因為經(jīng)過兩代君主的擴建和整修所以它也反映著英國不同時代的不同風(fēng)格,可以講,這座倫敦塔是英國各個時代智慧的結(jié)晶,似乎它已經(jīng)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個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的陳列館。比較有名的是塔內(nèi)的皇家珍寶館主要展出17世紀以來君主的鑲滿寶石的皇冠,王權(quán)球,權(quán)杖等國寶,兵器館展出了歷代皇族所使用的各種武器,盔甲和戰(zhàn)袍等。倫敦塔的歷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卻不斷地在變化:城堡、王宮、寶庫、火藥庫、鑄幣廠、監(jiān)獄、動物園直到倫敦觀光區(qū)。
倫敦塔是由威廉一世為鎮(zhèn)壓當(dāng)?shù)厝撕捅Pl(wèi)倫敦城,于108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歷時20年,堪稱英國中世紀的經(jīng)典城堡。十三世紀時,后人在其外圍增建了十三座塔樓,形成一圈環(huán)拱的衛(wèi)城,使倫敦塔既是一座堅固的兵營城堡,又是富麗堂皇的宮殿,里面還有天文臺、監(jiān)獄、教堂、刑場、動物園、小碼頭等小建筑。
倫敦塔比較重要、較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諾曼底塔樓,它是整個建筑群的主體,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塊建成,史稱白塔。白塔系主人居住與守備部隊進駐之所,最為堅固,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征服者威廉日益鞏固和擴大的權(quán)力。樓高三十二點六米,共分三層,墻體厚度不一,從三至四米到四至六米,雙層墻壁,窗戶口很小,門窗之間用白石相隔,其頂部呈雉堞狀,塔樓四角聳出四座高塔,三方一圓,在角隅設(shè)有螺旋樓梯,通達頂層。
倫敦塔在英國王宮中的意義非常重大,作為一個防衛(wèi)森嚴的堡壘和宮殿,英國數(shù)代國王都在此居住,國王加冕前住倫敦塔成了一種慣例。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jiān)獄,英國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關(guān)押在這里。此外,古老的倫敦塔在歷史上還充任過造幣館、觀象臺、動物園等。
后來這里成為宮廷陰謀和王室斗爭的地方。英王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幼子,愛德華之前的國王及堂兄與弟弟,亨利八世的兩個王后,先后被囚禁在這里并被處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倫敦塔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獄”。
當(dāng)然,現(xiàn)代的倫敦塔內(nèi)早已不再有不見天日的囚犯,只有從十三世紀開始住在這里的渡鴉還沒有搬走。傳說如果渡鴉離開這里,塔就會倒掉,王朝就會垮臺。因此,這些渡鴉祖祖輩輩就成為較受嬌寵的常住客人了。
倫敦塔的整體建筑包括如下一些塔樓:Beauchamp Tower、BellTower、WellTower、BowyerTower、BrickTower、BroadArrow Tower、BywardTower、ConstableTower、CradleTower、DevelinTower、DeverauxTowerFlintTower、LanthornTower、MartinTower、MiddleTower 中塔、Salt tower、St Thomas's Tower、SaltTower、Tower Green格林塔、WakefieldTower、WardrobeTower、Bloody Tower血腥塔:相傳愛德華四世死后,他的兩個兒子被其叔父殺害并藏在此塔樓墻面里,叔父篡奪王位并自稱為理查三世。
Queens House王后排屋:最初由亨利八世為安妮?博林修建的,由于外層為石頭城墻,故在都鐸時期它幸免于倫敦1666年的大火。
White Tower白塔:它為三層的諾曼式建筑,因亨利三世時期外立面被涂白而得名。塔四角建有塔樓,除東北角塔樓為圓形外,其它三處為方形。自1140年起成為國王的宮殿之一,17世紀以后不再作為居住使用。2層的圣約翰禮拜堂是倫敦現(xiàn)存比較古老的教堂。
白塔
白塔是倫敦塔中比較古老的建筑,威廉一世于1078年開始營建,1097年威廉二世時建成。為諾曼底式三層建筑,東西長35.9米,南北寬32.6米,高27.4米。因亨利三世時涂成白色,故名白塔。塔四角建有塔樓,除東北角塔樓為圓形外,其余3個均呈方形。12~13世紀又進行擴建,以白塔為中心,四周建內(nèi)外兩層城墻,設(shè)多座防御性建筑。內(nèi)城墻有13座塔,建成于亨利三世時期,以威克非塔、血塔、比徹姆塔比較為著名。血塔建于1225年,原稱花園塔,因發(fā)生過悲慘事件,16世紀末改稱血塔。外城墻有中塔、井塔、圣托馬斯塔等6座塔和兩座棱堡,完成于愛德華一世時期,大部分是圓筒形。最外層有護城壕。
自1140年起該塔就成為英國國王的重要宮殿之一。17世紀初詹姆士一世是最后一位住在該處的國王。白塔內(nèi)的圣約翰教堂是倫敦現(xiàn)存比較古老的教堂,也屬諾曼底式建筑。倫敦塔現(xiàn)為英國著名博物館之一,陳列有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古代兵器、王冠、王袍、盔甲等。設(shè)在地下室的皇家珍寶館,主要展出17世紀以來君主的王冠、權(quán)杖及王室的珠寶,其中有維多利亞女王加冕時制作的鑲有3000多顆寶石的“帝國王冠”和嵌有530克拉寶石的權(quán)杖等。
緊鄰珍寶館的是宏偉的白塔,最初由征服者威廉在11世紀末建造。這位在黑斯廷斯在大敗撒克遜國王哈羅德的諾曼底國王在全英格蘭修筑了堅固的城堡以鞏固他的勝利。他為倫敦選的地址是在泰晤河岸的前羅馬人營地,公元1078年,他將建筑工程委托給羅切斯特主教貢多爾夫,這一工程被威廉·菲茨斯蒂芬在他寫于12世紀的《編年史》中描繪為"十分偉大而堅固的馬拉丁塔"。同木制的撒克遜建筑不同,倫敦塔用肯特石灰?guī)r建成,用來自卡昂的白色花崗巖修琢。
白色的倫敦塔的四角建有錐形塔樓,它仍然俯視著四周。附屬結(jié)構(gòu)的修建持續(xù)了幾個世紀,最終包括了內(nèi)場的13個塔和外場的6個塔和棱堡。
從前,陸地上唯一的進口是一個30米寬的帶墻的堤道,通向獅塔的堡樓。這里游蕩著國王豢養(yǎng)的野獸,塔的總管每天可得到14便士,另外還有6便士用來購買大量生肉,喂養(yǎng)那些獅子、豹子、熊和狼。
如今,獅塔已不復(fù)存在,野獸們在公元1834年被送到新建的倫敦動物園。入口通過中塔大門,穿過鋪在公元1834年排干的護城河上的另一條小一些的堤道,直達場邊塔,那里有穿鮮紅色上衣和黑色高頂皮帽的衛(wèi)兵。
聳立在參觀者面前的形形色色的塔喚起人們種種回憶:許多個世紀的殘暴與痛苦、盛大的慶典,以及王國在這里完成的所有偉大業(yè)績。對于倫敦塔的最初用途,沒有比約翰·斯托在公元1598年出的《倫敦巡禮》中描繪得更出色的了。
這座塔是保衛(wèi)或控制全城的城堡;是舉行會議或簽訂協(xié)約的王宮;是關(guān)押最危險的敵人的國家監(jiān)獄;是當(dāng)時全英國唯一的造幣場所;是儲藏武器的軍械庫;是珍藏王室飾品和珠寶的寶庫,也是保存國王在威斯敏斯特法庭大量記錄的檔案館。
公元1993年溫莎城遭到毀滅性的火災(zāi),之后管理倫敦塔的皇家王宮管理處在第二層建了一個安全出口,可將在高峰期多達1000人的參觀者疏散到一層一個標志明顯的通道。還設(shè)置了一個火警檢測和警報系統(tǒng)。珍寶館有一個可控制全址的火災(zāi)控制中心。
圣約翰的小教堂占據(jù)著二層和三層的一部分,白塔則保藏著歐洲比較精致的盔甲。亨利八世巨大的盔甲可在頂層的都鐸式軍械庫中看到。文藝復(fù)興時期和中世紀的盔甲在二層展出,馬上比武用的盔甲在一層。
珍寶館
珍寶館是其中較有吸引力的,有全套的御用珍寶在那里展出。公元1994年3月,位于滑鐵盧區(qū)底層的一個全新的珍寶館由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宣布開放。珠寶陳列在一系列展室的明亮的玻璃柜中,參觀者則在自動通道上緩緩?fù)ㄟ^。設(shè)于玻璃柜上方的巨大的屏幕顯示出這些珠寶的歷史全景,以及它們在加冕典禮中的作用。
加冕儀式要追溯到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時代,參觀者所看到的伊麗莎白女王加冕禮上的珠寶則來自公元1660年或晚些時候查理二世復(fù)辟時期。公元1650年代奧利弗·克倫威爾短命政體中的清教徒們蔑視君主那些閃閃發(fā)光的飾品,賣掉了中世紀的御寶。有一些幸存下來,最終回到了王室的藏品中。
順序展現(xiàn)在參觀者面前的有王室權(quán)杖、號角和御劍;大主教贈送給君主的飾有珠寶的佩劍;王室寶器中比較古老的物品,君主用來涂圣油的中世紀金質(zhì)圣油瓶和油匙;加冕長袍;王冠、節(jié)杖和頂上有十字架的圓球,其中有愛德華為查理二世制作的金王冠,在授權(quán)儀式上仍然使用;覆滿貴重寶石的專為維多利亞女王制作的御室王冠,在召開議會等場合佩戴。
王冠下層的十字架上還有黑王子的大紅寶石,黑王子喜愛亨利五世在公元1415年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所戴的頭盔,以及斯圖亞特王室的藍寶石,頂端的十字架上則閃耀著據(jù)說來自懺悔者愛德華本人戒指上的藍寶石。在王室的節(jié)杖上,世界上大型的鉆石“非洲之星”在閃閃發(fā)光。
格林塔
白塔在左側(cè)是一片草地,稱格林塔。那里按照維多利亞女王的命令立著一個標牌,指明斷頭臺的所在。那些覬覦王位的最高層人物在此被斬首。亨利國王兩個不幸的妻子就葬身于格林塔。她們被控犯有通奸罪,但伊麗莎白一世的母親安妮王后很可能是無辜的。她的刑期被推遲,因為安妮要求由一名來自法國的熟練的劊子手行刑,他攜帶一把利劍。
1536年5月21日,在安妮行刑這天清晨,她問塔內(nèi)的軍官是否看到過那把劍,還問劍是否鋒利。軍官作了肯定的回答?!澳敲础保材菡f,“我很滿意,因為我有一個纖細的脖子。”當(dāng)塔內(nèi)槍聲響起宣布行刑時,國王佩戴十字勛章,身空象征喜慶的黃色外套。他很快又娶了簡·西摩。安妮在鄰近的圣彼得及溫庫拉小教堂被焚化,那里也是卡瑟琳王后長眠的地方。
最后一個在這里喪生的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風(fēng)流騎士、窺視王位的埃塞克斯伯爵。如今,豐滿壯碩、羽毛光滑的渡鴉在目睹過無數(shù)鮮血與苦難的格林塔上高視闊步,風(fēng)在高大的懸鈴木間嘆息。傳說那八只受到小心保護的渡鴉一旦離去,這座塔也將倒塌。
每晚十點舉行古老的鎖門儀式。儀式由一名看守長在一名中士和三名衛(wèi)兵的護送下進行,他們身穿鮮紅上衣和黑色高頂皮帽??词亻L首先將最外面的大門上鎖,然后鎖上中塔的大門,最后是邊堡的門?;氐絻?nèi)城后,一名持劍軍官向他挑戰(zhàn)。衛(wèi)兵們拿出武器;看守長則舉起他的都鐸式帽子高呼:“上帝保護伊麗莎白女王!”鐘聲報時了,一名號手吹響了清亮的綿長的“夜點名號”,回聲在黑夜中穿越威嚴的倫敦塔900悠遠的記憶。
開放時間
3.01-10.31:周二至周六 9:00-17:30,周日至周一10:00-17:30(最后進入時間為17:00);
11.01-次年2月:周二至周六 9:00-16:30,周日至周一 10:00-16:30(最后進入時間為16:00)
交通信息
搭乘地鐵District、Circle線至Tower Hill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
搭乘火車至Fenchurch Street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
搭乘輕軌(DLR)至Tower Gateway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
搭乘15、42、78、100、RV1路巴士至倫敦塔前下車即可。
搭乘輪渡City Cruises、RB1線至Tower Pier碼頭下船即到。
已知最早的建于此處的要塞是克勞狄烏斯用來保護倫迪尼烏姆(Londinium)的羅馬城堡。
早在11世紀80年代,征服者威廉(1066-1087)開始修建倫敦塔。
倫敦塔的歷史始于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去世,其姐夫被加冕,但時任諾曼底公爵的威廉聲稱自己作為遠親也曾被許諾為王位繼承人。威廉在黑斯廷斯戰(zhàn)役中打敗了英國國王哈羅德,之后派出了先遣部隊到倫敦建造一個堡壘并為他的凱旋入城做準備。
在他于1066年圣誕節(jié)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后,在市區(qū)建造了幾個據(jù)點為防范龐大而激烈的人群變化??脊抛C據(jù)表明其中一個據(jù)點位于羅馬城墻的東南角,即未來倫敦塔的遺址。這些早期防御工事被一座巨大的白塔替代,以宣告新諾爾曼君主的強大力量。還不清楚征服者的白塔建造工作開始或完成的具體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建設(shè)第一階段的工作是在11世紀70年代起步。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1097年評論:“由于要修建圍繞高塔的墻許多郡的勞工被征調(diào)往倫敦并辛勞工作”。
白塔于1100年完成。
塔的故事在中世紀繼續(xù)著,由于作為和平時期的權(quán)力中心和危機時避難所,中世紀的國王們不斷更新和擴張塔的防御工事。
到約1350年,一系列的獨立建筑活動保證了該塔轉(zhuǎn)化為令人生畏的要塞。這些建筑工程在獅心王理查一世統(tǒng)治時期開始,理查一世離開英格蘭后將塔留給他的總理William Longchamp,這個人為要塞擴建了一倍規(guī)模的防御工事。
之后國王的弟弟約翰(1199-1216)奪權(quán)上位,理查一世1194年回歸后重回控制,原諒了約翰并最后授他為繼承人,約翰可能是第一個讓獅子和其他外來動物呆在塔里的國王。約翰在1215年六月通過發(fā)布Magna Carta憲章對貴族做出讓步,但很快便食言了,他的對手控制了倫敦和塔后于1216年邀請法國王子路易斯入侵來接任王位,但約翰突然去世,其年僅九歲的兒子亨利三世(1216-1272)繼位。幾個月后在林肯郡之戰(zhàn)中擊敗了法國,少年國王的攝政評議會為塔中的皇家住宿開始了大的擴建,包括在濱水區(qū)的兩座新塔:the Wakefield和the Lanthorn。
當(dāng)1238年貴族叛亂引起亨利在塔中避難,他很快注意到城堡防御力量的薄弱點。于1238年他開工進行一個北部及東西兩側(cè)大規(guī)模的幕墻建筑,通過九座新塔和佛蘭芒(比利時西北部地名)工程師John Le Fossur挖掘的一條護城河。
國王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1275至1285之間花了很多錢,填了護城河又建造了另一圈城墻來封閉現(xiàn)存他父親建造的,以及又挖了新的護城河,將塔改造成英格蘭比較強大的同心防御城堡。盡管打造舒適,他很少呆在塔中的皇室住所,在其統(tǒng)治時期該塔被投入其他軍事或儲存用途,經(jīng)常作為一個監(jiān)獄以及愛德華存儲官方文件和貴重物品的保險庫。英國皇家造幣廠的主要分支機構(gòu)亦成立于此,并作為城堡歷史上的重要用途之一直到19世紀。
征服者威廉命令人建造白塔以保衛(wèi)諾曼人免受那些住在倫敦市的人的襲擊并保衛(wèi)倫敦免受其他人的攻擊。較早時的要塞(包括羅馬的那個)都是用木建造的,不過,威廉命令他的下屬用他從法國運回來的大石來重建那座塔。獅心王理查修建了圍繞城墻的護城河,并把泰晤士河水引入。護城河的修建一直不太成功,直到亨利三世引用了一種荷蘭護城河修建技術(shù)。后來護城河水于1830年被抽干,在河底的廢物中發(fā)現(xiàn)了人類骨骸。
一、立法狀況
英國政府在1882年頒布的《古跡保護法》開始了英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制度的建立過程。英國已經(jīng)制定了幾十種相關(guān)法令、條款,保護對象也擴大到建筑、保護區(qū)、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的環(huán)境。
二、合理改造
英國對文化遺產(chǎn)進行合理地改造。對倫敦塔的游覽路線進行改造,使游客們游覽的路線更合理,還能夠使許多建筑的保護、管理等更方便。
三、民間保護意識
倫敦塔對游客進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熏陶和宣傳,喚起人們對倫敦塔的保護意識。
經(jīng)濟價值
評估標準包括建筑物的“外觀、品牌和知名度”。用來計算經(jīng)濟價值的參照值和數(shù)據(jù)里的“游客指數(shù)”納入了“地點的經(jīng)濟價值、建筑物的名聲、參觀建筑物及周邊地區(qū)的游客數(shù)量”等元素;“經(jīng)濟魅力指數(shù)”則包括了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數(shù)量和出口金額等數(shù)據(jù)(這一計算中不包括建筑物的建材和物業(yè)價值)。據(jù)英國旅游局統(tǒng)計,倫敦塔是倫敦名勝古跡里接待游客較多的景點之一。歐洲古建筑價值排名中倫敦塔位居第五:倫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倫敦,英國,560億英鎊。
人文價值
倫敦塔向參觀者傳遞英國十一世紀起的歷史文脈,延續(xù)人文精神。
監(jiān)獄看守(beefeater)裝束的導(dǎo)游,倫敦塔古堡內(nèi)除了有顯示古代刑法的地牢、寶劍、劊子手的斧鋮,還有英國較古老的建于十一世紀的小教堂。它的圓頂?shù)叵率依?,收藏有歷代國王的皇冠和寶石、珠寶,其中“帝國皇冠”上有三千顆熠熠生輝的寶石,“皇杖”中央的“非洲之星”寶石重達五百三十克拉,更有被稱為“黑王子”的紅寶石,這些都是全球聞名的稀世珍寶。
倫敦塔的衛(wèi)兵,依然穿著傳統(tǒng)的制服,頭戴高高的黑色熊皮帽,不過早已經(jīng)失去了他們百年前飛揚跋扈的神氣和驕狂,只是維持秩序和供游人參觀、攝影的對象而已。
歲月如梭,建筑依舊。這座充滿憂愁和血腥的古堡昭示世人,歷史是無情的,它是西方文明進程中的一滴浪花,卻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參觀后感嘆,它不愧是寶藏豐富的博物館和較富魅力的古建筑旅游景點之一,更是英國人心中的“故宮”,也是歷史文化價值的典型,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