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Tianmen Mountains)位于江西省貴溪市龍虎山上清鎮(zhèn)東南部,距上清鎮(zhèn)7公里處,與嗣漢天師府南北相對,面積6000多畝。主峰海拔1350.4米,為龍虎山高峰。相傳,天門山為張?zhí)鞄煻莼上蛇M行天庭之所,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游歷于此。
山勢險峻,擁有江南規(guī)模較大的瀑布群,包含姊妹瀑、青云瀑等自然景觀。該山屬原始闊葉林地,森林覆蓋率高,分布樟、栲、松等數(shù)百種植物及鉤藤、杜仲等藥材,棲息熊、猴、白鷺等野生動物。熊家村因乾隆皇帝避暑賦詩得名“無暑村”,留存千年古樹及獨特風水格局。
天門山山勢優(yōu)美,構成惟妙惟肖的自然景觀,瀑布成群,氣勢宏偉,波謂為江南大型的瀑布群。沿山而上,有棋盤石、龍門石、龍井、桂花坪、姐妹瀑、青云瀑、浪蕩磯、天狗望月、鯉魚伸肩、烏龜石、一線天、仙人洞、鐵欄關象、鱉出甕、雞公石、童子拜觀音、風洞、五虎躥羊、董元寺、天門寺等景點二十八處。天門山為原始闊葉林地,山上有樟、栲、櫟、茶楮、松、杉、柏等數(shù)百種喬木和灌木;有鉤藤、杜仲、伏苓、鵝掌金星、白術等名貴中草藥材;有熊、猴、野豬、白鷺、畫眉、山雀、杜鵑等珍禽異獸;有中華獼猴桃、柿、栗、葡萄、山楂、地茄等美味野果;有紫荊花、茶花、映山花等名花;有香椿、蕨類、小竹筍、野地參、苦菜等無公害野菜。
姊妹瀑與青云瀑
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門山美麗的瀑布群,三疊姊妹瀑。每疊大約落差4米,瀑幅寬約4米,相距約12米,三疊瀑的大小、造型都基本相似,所以俗稱為“姊妹瀑”,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最下一級叫紫胭瀑,中間一級叫紫蕓瀑,上面一級叫瀑。三泉又共同注入鯉魚潭。據(jù)說三疊爆原是結(jié)拜的三姊妹,都是美麗動人的鯉魚精的侍女,她們在保護鯉魚精的激戰(zhàn)中,與水怪同歸于盡,變成了這山中永不枯竭的姊妹瀑。緊接著后面就是青云瀑,是天門山景區(qū)內(nèi)較高的瀑布,高約30米,水勢大時瀑幅寬約10米。飛絲如練的水霧,飄飄灑灑,在太陽光照射下分外美麗,正是“遠似虹霓近若煙”的蓬萊勝景。瀑泉沖入深潭,浪花飛濺,水聲震耳,完全是詩人筆下“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的寫照。
浪蕩磯
在青云瀑的頂端有一條寬約30米,200多米長的山澗,它是天門山中較寬的一條山澗。在這山澗中,還有兩道瀑布,遇著雨季,澗水流量增大,溪水滾滾而下,掀起層層浪花,的確很壯觀。所以,大家就管這山澗叫“浪蕩磯”。龍泉水井:井不深且分上下兩級,水源是從后冊下匯集,通過地下泉眼,從井邊噴發(fā)出來的。上邊一級是村民的飲用水,水流到下一級,則用來洗衣、洗菜。井水清冽甘甜,冬暖夏涼,終年不竭,水質(zhì)也特別好,簡直是垂手可得的天然礦泉水。這口井名叫“龍泉水井”。據(jù)說是當年第五十六代天師張遇隆陪同乾隆皇帝游覽天門山龍井后,來到村里,得知熊、薛氏村民為村里無一口好水井而犯愁,張?zhí)鞄煯敿闯槌鲭S身佩戴的斬妖寶劍,口中念念有詞,旋即對著此處就是一劍,未等寶劍拔出,一股清泉就噴將出來,甚是清冽。天師說這是從龍井里引來的水。乾隆皇帝又驚又喜,連忙捧起水來就深深地喝了一口,連連稱道“好水、好水”。天師說“真龍?zhí)熳印焙攘说谝豢趤碜札埦乃?,就叫這口水井為“龍泉水井”吧。天門松濤:這里是天門山頂峰,海拔1000余米,也是龍虎山森林公園海拔最高處。這里孤峰聳立,滿目蔥郁蒼松;山風吹來,松濤似吼,令人性情激奮,心潮澎湃。
圣井
人們常說“高山有好水”。大家看,這里的水高、美、奇、險、雅、順壑而下,跌入大坑,大坑好似一個巨大的水井,也就是當年“三王”相會的地方,所以人們稱之為“圣井”,這座山也被稱為“圣井山”。這里有一井在絕頂之上,人跡罕至。據(jù)說往井里投以金鐵重物則浮起,投以棉帛輕物則直入。在人們祈雨時,如心不誠投入的物品會被推出不接受;而一時接受了,則必有結(jié)果。依婆井:在圣井山游覽區(qū)陳家灣陽源峰,也有一口井,它叫依婆井,也叫官女井。井內(nèi)寬有60余平方米,可容納百余人,井形與圣井相似,水由陽源坑石澗直沖而下,形成20余米高的瀑布。井里也有一堆蒲團狀鵝卵石高出水面,是干旱時求雨者跪禱的地方。這里的“井”多,確是一大特色。
一線天與仙人洞
一線天與仙人洞的形成,自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jié)果,但民間卻流傳著一個非常動人和美麗的愛情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叫“山茶郎“的青年在這一帶種植上好的云霧茶,天宮中的”三仙女“被他的英俊、勤勞和善良的品格所感動,瞞著王母娘娘下凡與山茶郎成新結(jié)為夫婦,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派天兵天將將他們二人重重地壓在巨石底下500年。后來觀音得知他們原本都是仙鶴的化身,便來解救,并問他們有什么要求。山茶只要能重見天日與三仙女在一起,哪怕一線天也行。三仙女說只要能自由自在地與山茶郎在一起,哪怕一個石洞也可。觀音被他們執(zhí)著的愛情深深感動,玉指一劃分開鎮(zhèn)壓山茶巨石成為一線天,輕輕一口氣復了仙鶴原身,比翼共飛向藍天。而每年當茶葉成熟時,他們又會雙雙落在這一線天和仙人洞的山頂,聞著茶香,敘著愛情。每當這個時候,當?shù)氐牟柁r(nóng)都會深情地吟唱著動人的愛情歌謠:“人世滄桑天易老,三仙茶郎情未了。只緣圓得自由夢,青天一對白鶴鳥。”雞公石:面前的這尊高大的巖石叫雞公石。它頭嘴朝下,尾巴高高翹起;巖石上爬滿綠葉藤蘿,好像是公雞的羽毛一般,非常漂亮。在天門山腳下有一座50來戶人家的小村,以熊姓、薛姓為主,還有少部分劉、祝、張姓。這熊家村群山環(huán)抱,坐東面西,龍泉水像一條銀鏈從村前緩緩繞過,使村里的風水達到了極佳。據(jù)說熊氏是北宋初年從撫州東鄉(xiāng)遷來的,至今已繁衍了40多代,有10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是熊氏的鼎盛時期,還出過武進士,做了一縣的武官。
熊家生態(tài)村
熊家村山青水碧、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村莊內(nèi)及周邊的這些叁天古樹,有楓樹、樟樹、榔樹,有的樹齡已有上千年。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曾這里消遣多日。當時,正是盛夏酷暑,可在村里住了一晚后,乾隆覺得非常涼爽宜人,第二天一大早起來,便在大樹下興致勃勃的吟起詩來:“盛夏烈日曬斷腸,暑氣不進熊家莊。江南蓬萊斯處是,他年有緣再來逛?!边@皇口一開,熊家“無暑村”的美名便不脛而走,傳遍四方。從此,熊家便成了人們休閑、避暑的地方,“去熊家避暑”甚至成為一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