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被譽為風之谷的拍攝勝地,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這個神秘的山谷,與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風之谷》有著密切關聯(lián)。在這里,你可以探尋到電影中的許多經典場景,感受那份純凈與自然的美。
罕薩,這片位于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qū)的山谷,擁有喀喇昆侖和興都庫什山脈的壯麗景色。它坐落于吉爾吉特市的東北部,緊鄰罕薩河右岸,與喀喇昆侖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的交接處相擁。這里地勢險峻,冰川林立,高山積雪融化后匯聚成罕薩河,流向西南方的吉爾吉特河。而喀喇昆侖公路,這條中巴友誼的紐帶,也穿過了這片風景如畫的谷地。
卡里瑪巴德小鎮(zhèn),作為罕薩河谷的中心,靜靜地躺在山谷的懷抱中。這里海拔高達2400多米,四周被巍峨的雪山環(huán)繞,仿佛是一處人間仙境。五、六座超過7000米的雪山山峰矗立在眼前,如勒格博希山、烏爾塔峰等,它們的壯麗與神秘吸引著無數探險家和自然愛好者。
罕薩人在這片與世隔絕的雪域中,開辟出層層梯田,種植了漫山遍野的杏樹、梨樹和蘋果。他們過著平靜簡樸的生活,與世無爭,仿佛與外界的紛擾隔絕。這種寧靜祥和的生活方式,也讓這里成為了眾多尋找心靈凈土的人們的理想歸宿。據說,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33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就是以這里為靈感,描述了一個神秘而寧靜的世外桃源。因此,罕薩也被譽為“香格里拉”的代名詞之一。
罕薩的居民們,這個與中國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地方,當地居民堅持傳統(tǒng)的服飾和習俗。他們穿著傳統(tǒng)的服飾,說著獨特的語言,遵循著古老的習俗。盡管罕薩在1974年后被巴基斯坦政府納入北部地區(qū)管理,但這里的居民們依然堅守著他們的傳統(tǒng),傳承著千年的文化。
罕薩,這片與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齊名的神秘土地,坐落于北緯30度這一充滿傳奇色彩的緯線上。直至1986年之前,它一直是個與世隔絕的仙境,僅有的兩條通往外界的索道懸掛在陡峭的懸崖上?;蛟S是因為這里的人們常年飲用來自冰川融化的純凈雪水,或許是因為他們以富含營養(yǎng)的蔬菜為食,又或者是他們那種與世無爭、恬靜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使得罕薩人鮮有疾病纏身,百歲高齡在這里并不罕見。即便是八九十歲的老者,依舊在田野間辛勤耕耘,步伐矯健。正因如此,罕薩被譽為世界五大長壽鄉(xiāng)之一。
罕薩山谷的Shimshal湖,因其心形湖泊而備受矚目。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湖泊的誕生與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冰現象密切相關。原本被冰雪覆蓋的罕薩山谷,如今因Shimshal湖的出現而煥發(fā)新生。
罕薩山谷,Hanza Valley,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來到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在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后,他寫出了聞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線》。在書里,他把罕薩稱為“香格里拉”,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xiāng)之一。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體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于人體健康。
罕薩人喜歡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薩之水”。罕薩人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從來不施農藥,種出來的瓜果蔬菜特別有營養(yǎng)。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去罕薩要先到巴基斯坦駐北京大使館辦簽證,不需邀請信,從新疆塔什庫爾干縣城有國際班車到巴基斯坦邊境小鎮(zhèn)蘇斯特(過紅旗拉甫后84公里),再轉車往罕薩(卡里瑪巴德鎮(zhèn))住,如果想徒步冰川可先到帕蘇住。中巴公路只5月———11月底通車,秋季十月黃金周屬良好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