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盲蛇(Xenotyphlops mocquardi)是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的15種不同種類的盲蛇之一,這種盲蛇將盲視程度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它是一種穴居爬行動物,體形細而長,長度大約為25厘米,粗細如鉛筆。如果它們沒有張開嘴巴或正好處于運動狀態(tài),人們往往難以分辨出它們的頭部和尾部。然而異盲蛇曾僅有一個模式標本,且有近100年未被再次發(fā)現(xiàn)。直至2007年,一種新的異盲蛇品種莫氏異盲蛇(學(xué)名:X.mocquardi)被發(fā)現(xiàn),但于2013年的研究證實莫氏異盲蛇實則是格氏異盲蛇的同種異名。這一結(jié)果使得格氏異盲蛇成為了異盲蛇科的單型種。所以馬達加斯加盲蛇其實就是格氏異盲蛇(X.grandidieri)。
長度一般都在25里面,鉛筆粗細,和其他盲蛇一樣,都是比較小的那種。
格氏異盲蛇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種,僅分布在其北部的Baie de Sakalava。它們被發(fā)現(xiàn)于靠近海岸的森林或灌木林的沙丘中,其棲息地可能位于潮濕的低地森林中。本質(zhì)上講,馬達加斯加盲蛇并不是沒有眼睛。它們對光很敏感,總是在試圖避開光線。當被弄到地面上之后,它們會立即挖洞返回地下。馬達加斯加盲蛇和它們的盲蛇近親們,是罕見的專以昆蟲為食的蛇類。它們利用高度發(fā)達的嗅覺去尋找螞蟻和白蟻巢穴。
實際上被發(fā)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1905年。此后一直未能再次發(fā)現(xiàn),直到一百年以后才再次發(fā)現(xiàn)這種蛇類??茖W(xué)家們認為,馬達加斯加盲蛇早在1.55億年前馬達加斯加島還是岡瓦納大陸一部分的時候就已從其祖先種屬中進化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