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霍河水庫位于堵河右岸支流霍河上,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總庫容1.038億m3,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發(fā)電、養(yǎng)殖、航運、旅游等綜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庫。
游者說
與丹江口和黃龍灘水庫相比,竹山縣霍河水庫只能算小弟弟。但它、只有它才可以算一個奇跡。因為它是十堰市唯一的大型土壩水庫——它的壩體不是鋼筋混凝土構(gòu)筑,而是用土夯成的。
從竹山縣城到霍河水庫不過十公里車程。十月廿一日上午,我與竹山縣新聞辦書記陳勇、網(wǎng)友巴山月、品雨夕同游霍河水庫。直到大壩上,天公仍不作美,總是陰沉著臉,帶著些霧氣,一副想哭又不好意思哭的樣子,與陳書記的臉色恰成反比。滿庫迷霧擋不住陳書記的興致,因為當年他就是帶領(lǐng)“民兵營”修水庫的一名副營長。 站在壩頂,陳書記指點著壩外的村落:“當年,擂鼓公社的民工負責筑壩,就住在那兒……”往事并不遙遠。
一九七六年冬,竹山縣動工修建霍河水庫一九七八年冬進行“大會戰(zhàn)”。全縣二十四個公社,除柳林、官渡、洪坪等六個公社要修公路外,剩下的十八個公社都派出干部和民工,少則兩千人,多則五六千,分成十八個民兵營,由公社干部擔任“軍官”。有的公社女工多,就專門成立“女民兵營”?!瓣惛睜I長”當年路遇有名的“母營長”打探姓名,“陳副營長”居然說自己姓“龔”,“母營長”莞爾。
“四千干部四萬兵”可能是竹山縣空前絕后的大場面。四萬民工從家里帶著籮筐、扁擔、十字鎬……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霍河。在這里,他們一天只能吃一頓大米白面,更多的時候吃的是苞谷面、紅薯、洋芋等粗糧,卻要開山劈石,挑土筑壩。壩體的粘心墻除了用機器輾壓之外,邊邊角角都要用人工夯實。不過,艱苦的勞動生活里也不缺少快樂。各公社都組織文藝節(jié)目,快板、三句半、詩朗誦、唱歌等等,輪番上演,公社干部也常上去表演。一九八零年春節(jié),四萬多人都擠在這山圪旮里,每人五斤豬肉,三斤白酒,吃大米白面,過“革命化”春節(jié)。然后,繼續(xù)完成他們的“義務(wù)工”,春播的時候才能回家。
一九八三年九月,霍河水庫建成蓄水,相向而立的木魚山和劉家山連為一體。總庫容一點零二五億立方米的霍河水庫是全市第一座大型土壩水庫?;艉铀芴幹魅尾俪缛A介紹說,霍河水庫建成以來累計攔截洪水七十五億立方米,累計發(fā)電七點二億千瓦時……撫今追昔,感慨萬千。這彰顯著人類最原始、最樸素的力量的水庫,是“四千干部四萬兵”創(chuàng)造的奇跡,更是四萬民工的偉大奉獻。即使在今天,我們走在大壩上,也不禁為人類自豪,也從心底里向“四千干部四萬兵”致敬。
下午,“陳副營長”要在大壩周圍轉(zhuǎn)悠,我和巴山月、品雨夕就去游湖。
在此經(jīng)營游艇的是劉家山村村民程用志,小名叫“小寶”,方方正正的臉膛,高高大大的身板。當年建設(shè)霍河水庫時,小寶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小孩子,現(xiàn)在卻是霍河水庫水面上旅游的“跨世紀”經(jīng)營者。從一九九二年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小寶擁有了十多只游船,手劃的,腳踏的,電動的,拴羊一樣拴在自己的“房子”旁邊。小寶的木板房“蓋”在水里,他們也吃住在水上,有客人來了還可以炒幾個小菜。為了在閑暇時看看電視,小寶還在岸邊架了一口天鍋。房子白墻白瓦,還有窗戶,儼然水上的農(nóng)家小院。
偷得浮身半日閑,若是陽光燦爛,泛舟湖上,山光水色,歡聲笑語,何等愜意?不過,我們想到十多里外的輕土坪看千里銀杏,天氣好壞倒無關(guān)緊要,于是解纜上船,小寶發(fā)動機器,游艇劃一道弧線,兩條水帶,往輕土坪而去。
現(xiàn)在正是枯水時節(jié),比正常水位起碼下降了兩米多,露出裸的山體。山們平常被綠樹和野草掩蓋,現(xiàn)在露出的可是“真容”。就象人的指紋一樣,每座山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紋理,有的好象是碎石堆成,岌 岌可危;有的整塊地插進水里,堅不可摧;有的略有些鈣化,矜持含蓄;有的糾集著扭曲著,遒勁有力。往山谷中看,樹木掩映,常露出些白墻灰瓦。只是霧大,往高處一層一層地濃起來,頗似淡墨渲染的山居圖。航道上也有漁船,聽見游艇的響動,就有人鉆出船來看,自顧自地笑著,牙齒白白地閃動著。
可惜的是,由于枯水的緣故,游艇到不了輕土坪。于是停船在水中央,聊起那棵銀杏樹來。
著名建筑專家、華中科技大教授張良皋考證,從方位上分析,輕土坪可能是幾千年前古庸國的都城。不過那里已經(jīng)沒有任何可供憑吊的遺址,只有一棵千年銀杏樹。銀杏樹雖然被植物界稱為“活化石”,但竹山到處都有這玩意兒。只是這棵銀杏太粗,兩三個大人合抱,非常少見,林業(yè)部門派人前來“問詢”,已有千年高齡。曾有小孩淘氣,把中空的銀杏樹點著了,后來火撲滅了,銀杏樹依然枝繁葉茂,香氣襲人。中秋前后,便有許多白鶴棲身樹上,撲撲騰騰,很是熱鬧。
小寶插話說:“白鶴,那是最沒得用的鳥?!痹瓉?,白鶴只敢站在岸邊才沒腳的淺水處,或者站在網(wǎng)箱的橫桿上,等待著倒霉的魚蝦。小寶搖搖頭補充說:“沒得用,只落得個好看?!?/p>
我們被小寶樸素而又頗有哲理的話惹笑了,小寶便夸起“水葫蘆兒”。這家伙又稱作“水鴨子”,麻灰色的羽毛,拳頭大小,有時貼著水面“跑步”,腳下踢出一串串水花,就象用石塊“打漂”似的。如果有緊急情況,便一頭拱進水里,留下幾圈漣漪,它卻從很遠的地方鉆出水面。
“巴山月”對這里很熟,說這里還有紅嘴鴛鴦,飛進來的時候,兩口子帶著一只或者兩只小鴛鴦,非常好看……
正說著,小寶指著水面說:“有魚?!惫唬粭l尺多長的鲇魚,搖著尾巴,悠悠地從船的左側(cè)游到右側(cè)。小寶說,這里魚特別多,鲇魚、鯽魚、武昌魚、甲魚都有,不少人來這里釣魚,還有的長年在此釣,有時一天能釣上百斤,發(fā)了財……惹得我們艷羨不已,只恨自己沒帶魚桿,身入寶庫也只能空手而歸。
當然,回家之前還得到潤蘭莊園去拜謁一下“老地主”?!袄系刂鳌泵嘘惖聺櫍裆娇h原物資局局長,退休之后不甘寂寞,跑回家蓋起潤蘭莊園。屋后山坡種茶,屋前栽植盆景,地下窖封美酒,旁邊還有幾池荷花。天知道他怎么靈機一動,在樓頂上蓄水養(yǎng)蓮,把個潤蘭莊園變成“蓮之家”。后來又把蓮花與綠茶一摻合,名曰“蓮花茶”,為此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老地主”是好“玩”之人,賣茶跑到竹山城的大街上現(xiàn)炒現(xiàn)賣,賣酒要搞“潤蘭大曲”的品酒會,竹山文聯(lián)搞書法家筆會,他把書法家們請到莊園里揮毫潑墨,總攪得霍河風生水起。
“老地主”須發(fā)皆白,卻是紅光滿面,精神矍鑠,執(zhí)意把我們請上小樓品嘗蓮花茶。憑欄四顧,心曠神怡,眼前是一庫碧水,山后有千畝茶園,山上還有萬畝松林,連空氣都感覺是綠的了,不由得深吸一口氣,心里喊一聲:“ 好一座霍河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