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布喀(布爾津—喀納斯)公路向北走上10多公里,有心人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公路右邊不遠處,一溜高低大小不一的銀色沙丘綿延伸向遠方,它就是布爾津一處奇特的景觀——白沙山。
說起沙山,人們大多會想到敦煌的鳴沙山和哈密的鳴沙山,其實布爾津的白沙山除了像前二者一樣會發(fā)出奇妙的音響外,沙質(zhì)更加細膩,顏色更加白凈。
白沙山由大大小小十余座山崗組成,相對高度多在100米以上,蜿蜒十幾公里。從遠處望去,在遠方的青山和近處綠草的映襯下,白沙山有的像埃及的金字塔,有的像棱角分明的歐式建筑,還有的像一條銀色巨龍靜臥在碧波蕩漾的大海上。
銀色的細沙潔白柔和,像嬰兒的肌膚,令人心動,不忍下足。
爬白沙山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考驗,似逆水行舟,進一步退半步,沙流人自墜,人墜沙更流,人在沙海中沉浮、游動,愜意而又輕松。更絕妙的是,登上白沙山之頂,向下滑動,便會像阿拉伯傳說中描繪的一樣,沙子奏出不同音效的交響樂,或清脆或竊竊,或優(yōu)雅或渾厚,或如潮退或如松濤陣陣,其聲莫測,其理難窮。
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有關(guān)科研工作者曾對沙山鳴響之謎做了種種探索,并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推測和假說。一為孔隙說,二為摩擦靜電說,三為壓力電效應(yīng)說,四為共鳴放大說,五為大環(huán)境回聲震蕩說。摩擦靜電說認為: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風(fēng)力的推動下不斷流瀉,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粒互相摩擦產(chǎn)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fā)出聲響,響聲匯集,聲大如雷;天氣炎熱時,沙粒特別干燥,稍有摩擦,即可發(fā)出爆裂聲,眾聲匯合在一起便轟轟隆隆地鳴響。共鳴放大說認為:沙山群峰之間形成的壑谷是天然的共鳴箱,流沙下瀉時發(fā)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引起共振,經(jīng)過共鳴箱的共鳴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響?!袄姿陀嘁袈犙U裊,風(fēng)生細響語喁喁”是清代詩人描寫敦煌鳴沙山的,而非布爾津的白沙山,不過用雷的余音來狀沙鳴,用“細語”來形容風(fēng)吹沙面的聲音,用到白沙山身上也還是很貼切的。
在白沙山的中部,兩個天然的沙湖就像兩面明鏡在沙漠間閃閃發(fā)光,湖的四周,長滿了各類野生沙漠植物,堪稱天然的沙漠植物園。
白沙山目前還沒有開發(fā),沒有公路直達。如果想去,可從布喀公路下來,徒步行走或乘坐越野車前往,直線距離有兩公里多。
當(dāng)然,如果你現(xiàn)在去白沙山滑沙聽鳴或探險沙浴,全部項目都是免費的。
白沙山位于新疆喀什的帕米爾高原山脈,去喀拉庫里湖的必經(jīng)地,喀什西行向帕米爾高原去約150公里。喀克拉克湖又稱白沙湖,是一個面積44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湖。白沙湖兩側(cè)遙遙矗立著公格爾九別峰。這樣的美景,讓沉睡了萬年雪山和湖水顯得更加素潔與寂靜。據(jù)說,《西游記》中所描寫的流沙河就是這里。
蜿蜒曲折的公路還在向西延伸。到達海拔約3400米時,突然豁然開朗。一座座雪峰映照著綿延不斷的山脈,灰白色的近山現(xiàn)出優(yōu)美的身段線條,潔白柔軟的白沙山就在眼前——這就是神奇的喀克拉克湖和白沙山了。
白沙湖岸邊,是大面積高山丘陵和連綿起伏的高山。高山是沙山,沙山是銀白色的,銀白色的細沙潔白柔和,猶如白綢。10余座山崗組成的白沙山蜿蜒10幾公里。遠方的雪山雪光映照著白沙湖,白沙湖邊的草植映襯著白沙山。兩個沙湖就像一雙迷人的眼睛在秋波著到來的人們。飛來的鳥兒漫步在湖灘上,在尋覓著白沙山和白沙湖的身影。
導(dǎo)游告訴我們,明年就見不到白沙湖和白沙山的景象了,因為這里將建設(shè)一個大型的水利設(shè)施。聽了這話,我們手中的相機不由自主地勞動起來,記錄了我們見到的白沙湖和白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