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星云(Eskimo Nebula)又名為小丑臉星云,赤經7h 29m 10.77s,赤緯 20° 54′ 42.5″,可視面積1角分,它是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1787年發(fā)現的,它距離地球約2870光年,在雙子座(Gemini constellation)內,由于從地面看去,它像是一顆載著愛斯基摩毛皮兜帽的人頭,所以得到了這種昵稱。
在2000年時,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為它拍攝了一張照片,發(fā)現這個星云具有非常復雜的云氣結構,這些結構的成因仍然不完全清楚。不論如何,愛斯基摩星云是個如假包換的行星狀星云,而影像中的云氣是由一顆很像太陽的恒星在一萬年前拋出來的外層氣殼。影像中清楚可見的星云內層絲狀結構,是強烈恒星風所拋出的中心星物質,而外層碟狀區(qū),有許多長度有一光年長的奇特橙色指狀物。
科學家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攝到的照片,顯示星云的中央是一顆垂死的星球,科學家相信,這星球在一萬年前開始向四周噴射出物質,形成星云(nebula)。在中央星球的赤道附近,是一環(huán)濃厚的物質,而在星球的上下四方是以每小時七萬二千哩運行的星球風(stellar winds),將星球四周的物質卷起,形成美麗的泡沫。
照片紅色的地方顯示的是氮(nitrogen),綠色顯示的是氫(hydrogen),藍色是氧(oxygen),而紫色則是氦(helium)。
由于定位的陀螺儀嚴重損壞,哈勃望遠鏡于99年11月終止了工作,美國發(fā)現號航天飛機升空對其進行了維修,為了檢測維修后的性能,天文學家將它指向了兩個有趣的目標:“愛斯基摩星云”與星系群“Abell2218”。愛斯基摩星云是哈勃望遠鏡于1月10日拍攝的。星系群“Abell2218”照片中的一個不同尋常的紅色天體使天文學家頗感興趣,他們認為,這種獨特的顏色表明,該天體要么是銀河系中一顆溫度很低的矮星,要么是哈勃所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星系群的巨大質量起到了“引力透鏡”的作用,使它的光芒能被哈勃收到。
2013年7月11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幅合成圖像,展示NGC 2392的壯美景象。NGC 2392的“皮大衣”實際上是恒星的外部物質,正被每小時5萬公里的風吹離死亡的星核。隨著外層物質的剝離,密集炙熱的星核被超熱氣體包圍。宇航局稱:“這個炙熱星核的表面溫度大約在5萬攝氏度左右,正在速度更快的恒星風作用下噴射外層,速度達到每小時600萬公里。這顆炙熱恒星產生的輻射以及快速和較慢恒星風之間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個行星狀星云的復雜的絲狀外殼。最終,這顆恒星的殘余將發(fā)生塌陷,變成一顆白矮星?!?/p>
通過將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在X射線條件下拍攝的照片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可見光波長條件下拍攝的照片結合在一起,科學家繪制出顏色豐富并且景象令人敬畏的NGC 2392圖像。宇航局指出:“NGC 2392合成圖像的紫色區(qū)域采用了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的X射線觀測數據,展示了這個行星狀星云中央區(qū)域溫度達到數百萬度的氣體。圖像中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區(qū)域采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展示了這顆恒星正在剝離的外層的復雜結構?!?/p>
2013年7月,一個由西班牙、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小組,利用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對3個含有中心熱氣體的行星狀星云進行了詳細研究。對NGC 2392的觀察屬于該項目的一部分。
錢德拉望遠鏡在紫色頻段顯示了NGC 2392近中心位置幾百萬度的氣體;哈勃望遠鏡在紅、綠、藍頻段顯示了恒星外層向外噴射的錯綜復雜圖案。先噴出的塵埃和氣體逐漸冷卻形成一個較冷外殼,當更快的風和恒星中心輻射與這個較冷外殼相互作用時,就形成了彗星般的長絲。
根據錢德拉的數據顯示,NGC 2392發(fā)出的X射線的水平異常地高,明顯高于其他兩個。由此他們推測,在NGC 2392中有一個看不見的伙伴,陪著熾熱的中心恒星。只有一對雙星相互作用,才可能解釋為何它發(fā)出的X射線水平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