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3魚雷艇事件指的是1985年3月21日下午,北海艦隊3213號魚雷艇發(fā)生叛逃事件,事件造成6名艇員犧牲,2人受傷,叛逃者駕駛3213號魚雷艇奔赴韓國,最終在中方的交涉下,叛徒被韓國遣返。
1985年3月21日下午,北海艦隊快艇第1支隊第61大隊(實為71大隊4中隊)3213號魚雷艇(37016部隊53分隊)作為指揮艇,連同其他5艘快艇出青島軍港前往黃海海面進行訓(xùn)練,演習(xí)于7時20分結(jié)束。
在另外五艘魚雷快艇相繼返航后,殿后的3213號魚雷艇上,電訊兵杜新立從艇上的槍柜中,取出一支沖鋒槍與一把手槍,然后將槍柜上鎖,再將手槍交給電航兵王中榮,自攜沖鋒槍奔上甲板,隨即朝著操作室射擊,代理艇長張曉生首先犧牲,接著杜新立又陸續(xù)射殺在操作室中的五名其他干部,副艇長張維功及輪機長曲振波則受傷幸存。其他船員聽到槍聲紛紛躲避,后來集體被杜新立押至船艙。
這起劫艇叛亂事件的主謀杜新立,20歲,原名杜新理,出身于河北農(nóng)村,高中畢業(yè)后入伍,家里有父母、出嫁的姐姐,與弟妹各一。同犯王中榮,19歲,江蘇人,父親是礦工,家里有父母、姐姐與一弟兩妹。兩人1984年從3215艇調(diào)至3213艇,1985年1月中旬起即開始策劃劫艇叛逃。當時艇員共19人,除杜王兩人外,共犧牲6人,受傷2人。
犧牲者:
孫世忠,40歲,支隊副政委;
徐惠友,40歲,支隊副隊長;
劉云正,30歲,艇教導(dǎo)員;
張曉生,28歲,副艇長、代理艇長;
王何龍,28歲,水手長;
朱長軍,22歲,電訊長。
受傷者:
張維功,24歲,副艇長;
曲振波,25歲,輪機長。
其余:
高志明,26歲,槍炮長;
張福軍,23歲,輪機軍士;
賈培珠,22歲,輪機軍士;
李光申,21歲,雷達兵;
崔王龍,22歲,水兵;
韓文峰,22歲,水兵;
高建聚,21歲,水兵;
唐愛民,20歲,水兵;
崔久松,19歲,水兵
(根據(jù)韓國國防部公布的名單音譯)。
兩人控制住3213號魚雷快艇后,便操艇調(diào)頭,朝韓國西海岸高速前進。杜和王輪流負責(zé)駕駛與監(jiān)視艙中艇員。魚雷快艇航行了九個小時后,油料已盡,即隨波漂流到韓國水域中的小黑山島,在海中隨波漂流的過程中,杜和王曾發(fā)射了一枚照明彈,但到了第二天(22日)上午11時左右(以下為漢城時間)才被韓國漁威六號漁船發(fā)現(xiàn)。
漁威六號漁船發(fā)現(xiàn)3213號魚雷快艇時,最初以為是北朝鮮或中國的間諜船,未敢靠近,立即以船上無線電跟群山海岸警備隊報案,該隊馬上出動了巡邏艇前往處理。由于魚雷快艇已無動力,警備隊巡邏艇即將該艇拖往靠近扶安郡外海的下旺嶝島西南海岸停泊。
在韓國警備隊拖航3213號魚雷快艇的同時,22日上午3艘中國軍艦為搜尋魚雷艇進入韓國海域,韓國發(fā)現(xiàn)后,派出??哲娪枰跃?,并做武力示威,但雙方態(tài)度均十分克制,未釀成外交事件,中國軍艦隨后退到韓國領(lǐng)海線之外。
韓國警備隊巡邏艇先將張維功、曲振波兩名傷者,由高志明陪伴,載往群山醫(yī)院急救。由下旺嶝島到群山港有三小時的航程。張維功與曲振波兩名傷者住入醫(yī)院后,韓國軍警立即在群山醫(yī)院采取嚴密的警戒措施,保護他們的安全,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并在23日上午進行了三小時的手術(shù),曲振波左手臂被子彈貫穿,臂骨完全碎裂,經(jīng)手術(shù)后已包扎上石膏。張維功左胸中彈,手術(shù)后已取出子彈。
海岸警備隊初步了解艇上發(fā)生事故的經(jīng)過后,于下午將3213號魚雷快艇拖至群山港,杜新立、王中榮以及其余8名幸存艇員隨艇前往,幸存艇員將艇上船艙鎖上離艇,被安頓在群山觀光旅館。六具死者遺體也送到群山醫(yī)院。
韓國就魚雷艇事件組成的聯(lián)合調(diào)查小組,從當兩名傷者送入群山醫(yī)院,通過當?shù)厝A僑翻譯進行詢問時,即朝著事件“單純化”的方向進行,聯(lián)合調(diào)查小組人員獲得上級指示:審問時應(yīng)回避詢問叛亂動機問題,應(yīng)偏重詢問一些技術(shù)性問題。而且調(diào)查小組主要是聽取未受傷者中職務(wù)最高的高志明的陳述,對關(guān)鍵人員杜新立和王中榮兩人,只是問問姓名、職務(wù)而已。
另外韓方25日曾派人登上該魚雷艇,用攝影機拍下艇上的內(nèi)部構(gòu)造和配備,將之留做以后情報分析的數(shù)據(jù)。
中國與韓國方面,隨即通過新華社香港分社和韓國駐港總領(lǐng)事館等外交渠道展開接觸談判。經(jīng)過談判,韓方?jīng)Q定遣返中國叛徒,交接儀式在公海進行,國際各大通訊社全面報道。
25至26日,韓國除了對中國魚雷艇進行修護外,還自漢城運去六具鋁制的棺材,于當日將停放在群山醫(yī)院太平間的六具遺體入殮,以便隨艇交還中國。
27日零時,杜新立與王中榮被安全人員從床上叫起,換上韓國警備部隊制服,先行移送到群山港的3213號魚雷快艇上隔離。杜與王對此一突如其來的舉動顯得驚慌失措,曾問到,“要帶我們?nèi)ツ睦??”韓方人員并未回答,將他們送上汽車,往港口方向急馳而去。兩人意識到最終要被遣返中國大陸后精神崩潰,對看守的韓國衛(wèi)兵哭著求饒他們一命。
27日晚19時45分,載著張維功、曲振波、高志明的一輛小巴士,首先抵達群山港。三人在安全人員護衛(wèi)下,隨即登上韓國軍艦。接著一輛救護車,載著六具鋁制棺材,也抵達群山港。剩余的8名生還者,則搭一輛大巴士,于20時25分抵達港口。杜新立與王中榮兩人則早已被綁在魚雷艇的一個艙內(nèi),并有六名韓國衛(wèi)兵看守。魚雷艇上還載著六具艇員遺體,其他艇員則搭乘以纜繩拖曳魚雷快艇的韓國拖船。
20時50分左右,拖船徐徐拖出群山港。中國3213號魚雷快艇、2名叛逃者、11名幸存艇員、6具遺體在韓國海軍艦艇與拖船護送下,經(jīng)過12小時海上航行后,于28日上午8時40分抵達會合點。此時中國方面派出的六艘艦艇已在現(xiàn)場等候待命。
三名中國海軍人員登上韓國拖船,證實艇員及死者身份后,簽署文檔,表示接到人員及魚雷艇。整個交接儀式氣氛友好。由于海上風(fēng)浪較大,交還過程自上午10時開始,歷時一個半小時才完成。隨后中國艦艇拖著魚雷艇向青島方向航行,韓國艦艇也返航。
杜新立與王中榮被遣送回國后,經(jīng)軍事法庭審理以叛國罪、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