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縫是常見問題,其處理方法需根據裂縫類型、成因及危害程度采取針對性措施。以下是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
一、裂縫類型與成因分析
1. 非結構性裂縫(表面裂縫)
- 塑性收縮裂縫:混凝土初凝階段水分蒸發(fā)過快,形成網狀淺表裂紋(寬度<0.2mm)。
- 溫度應力裂縫: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25℃時產生,多見于結構表面。
- 干縮裂縫:硬化后期養(yǎng)護不足,表面失水收縮導致龜裂(寬度0.1~0.3mm)。
2. 結構性裂縫(深層貫穿裂縫)
- 荷載裂縫:設計/施工缺陷導致承載力不足,呈現(xiàn)斜向、縱向或交叉裂縫。
- 沉降裂縫:地基不均勻沉降引發(fā),裂縫由下向上延伸,寬度可達1~5mm。
- 腐蝕裂縫:氯離子侵蝕鋼筋導致銹脹,伴隨混凝土剝落。
二、分級處理方案
1. 表面封閉法(裂縫寬度≤0.2mm)
- 材料選擇:環(huán)氧樹脂基裂縫封閉膠(如曼卡特修補膠)。
- 施工步驟:
① 表面打磨至露出新鮮混凝土,丙酮清洗;
② 涂刷底膠,刮涂封閉膠至完全覆蓋裂縫;
③ 固化后打磨平整,適用車庫地面、非承重墻等區(qū)域。
2. 壓力注漿法(裂縫寬度0.2~1.5mm)
- 材料選擇:低粘度環(huán)氧注漿料(如曼卡特MK-100灌縫膠,粘度<200mPa·s)。
- 關鍵工藝:
① 騎縫鉆孔(間距20~30cm),埋設注漿嘴;
② 0.3~0.5MPa壓力注漿至相鄰注漿嘴溢膠;
③ 72小時固化后檢測密實度,適用梁柱節(jié)點、剪力墻等關鍵部位。
3. 結構加固法(裂縫寬度>1.5mm或伴隨承載力下降)
- 碳纖維布加固:
- 選用T700級碳布(如曼卡特MKT300),沿裂縫垂直方向粘貼,多層疊加時錯縫≥100mm。
- 抗拉強度提升2~3倍,適用于梁底受拉區(qū)加固。
- 鋼板外包加固:
- 采用Q345B鋼板(厚度≥5mm),通過化學錨栓與原結構連接,適用于柱體抗壓補強。
三、特殊場景處理
1. 滲水裂縫
- 采用MKT曼卡特水下灌縫膠,適用于地下室、水池等潮濕環(huán)境。
2. 動態(tài)裂縫
- 使用環(huán)氧膠配合預應力碳板,控制裂縫擴展,適用于橋梁伸縮縫周邊。
3. 鋼筋銹蝕裂縫
- 鑿除松動物至堅實面,噴涂阻銹劑,采用修補膠或聚合物修補砂漿恢復截面。
四、質量控制與驗收標準
1. 檢測指標
- 封閉/注漿區(qū)域敲擊無空鼓,紅外熱成像檢測密實度≥95%;
- 加固后結構荷載試驗達到原設計值的120%。
2. 規(guī)范依據
-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GB 50367-2013)
- 《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550-2010)
建議:為了修復后的裂縫不再擴張,建議采用碳纖維布或曼卡特MKT預應力碳纖維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