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王爺?shù)燃?/strong>
1、王(正一品)
2、郡王(從一品)
3、國公(正二品)
4、郡公(從二品)
5、郡侯(有正三品和從三品之別)
6、郡伯(有正四品和從四品之別)
7、縣子(正五品)
8、縣男(從五品)
這八等中,每一等又分為正、從兩級,因此實際上共有十級。
元朝王爺和親王的區(qū)別
1、爵位等級
王爺是一個泛稱,用于指代所有被封為王爺?shù)馁F族,包括親王、郡王等不同等級的爵位。
親王則是王爺中的最高等級,通常只有皇子、皇兄弟等直系皇族成員才能獲得此爵位。在蒙古外藩中,親王是爵位的第一等爵,僅次于“汗”。
2、封賞對象
王爺?shù)姆赓p對象范圍更廣,包括功臣、貴族等,而不僅僅是皇族成員。
親王的封賞則嚴(yán)格限定為皇子、皇兄弟等直系皇族成員,體現(xiàn)了皇室對這部分成員的特別優(yōu)待和尊崇。
3、世襲規(guī)則
親王和郡王世襲罔替本質(zhì)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但是后代的襲爵待遇不一樣。世襲罔替的王爺有禮、睿、豫、肅、鄭、莊、怡、恭、醇、慶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這意味著,被封為世襲罔替的王爺?shù)暮蟠鷮⒈3衷械木粑徊蛔?,而其他非世襲罔替的王爺則按照清朝的襲爵制度“遞降襲爵”,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zhèn)國將軍、郡王降到輔國將軍為止不再下降。
綜上所述,元朝王爺和親王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爵位等級、封賞對象以及世襲規(guī)則上。親王是王爺中等級最高的,主要封賞對象為皇子、皇兄弟等直系皇族成員,并且有世襲罔替的特權(quán)。而王爺作為一個更廣泛的類別,包括了各種等級的爵位,其封賞對象和世襲規(guī)則則更為多樣和靈活。
元朝王爺有封地嗎
元朝時期,王爺確實有封地。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后,他將國土分封給他的親屬和功臣,這一制度在元朝時期得到了延續(xù)。例如,成吉思汗的四個弟弟和五個戰(zhàn)功卓著的勛臣被封為東道蒙古諸王,他們的封地分布在蒙古國的東部地區(qū)。其中,斡赤斤在四兄弟中受封最早,所得土地與民戶最多,其權(quán)勢地位居?xùn)|道諸王之首。初次封地在哈拉哈河至大興安嶺地區(qū),以后在斡赤斤家族極盛時期其自行擴占地區(qū)南界達黑龍江省湯旺河流域,北已延伸至外興安嶺和整個松花江以北地區(qū),包括嫩江流域和今天的白城、松原地區(qū)。
此外,成吉思汗的子孫也被封為西道諸王,他們的封地分布在阿爾泰山以西,總稱西道諸王。托雷系諸王所部分布在阿爾泰山以東至克魯倫河上游。托雷諸子襲領(lǐng)蒙古本土和絕大多數(shù)蒙古千戶。
綜上所述,元朝王爺確實有封地,這些封地分布在蒙古國的不同地區(qū),由成吉思汗及其后代所封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