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擠壓機的結構組成
擠壓機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機械部分、液壓部分和電氣部分。
機械部分由底座、預應力框架式張力柱、前橫梁、活動橫梁、X型導向的擠壓筒座、擠壓軸、供錠機構、殘料分離剪、滑動模座等組成。
液壓系統(tǒng)主要由主缸、側缸、鎖緊缸、穿孔缸、大容量軸向柱塞變量泵、電液比伺服閥(或電液比例調節(jié)閥)、位置傳感器、油管、油箱及各種液壓開關組成。
電氣部分主要由供電柜、操作臺、PLC可編程序控制器、上位工業(yè)控制機和顯示屏幕等組成。
二、擠壓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擠壓機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賴于對原料的物理處理和形變控制。以下是詳細的步驟:
1、物料進料
首先,擠壓機通過其進料系統(tǒng),如料斗、輸送帶等,將待加工的物料送入擠壓腔中。
2、加熱和融化
在擠壓腔的入口處,原料會經過加熱處理,以使其達到可塑性和流動性良好的狀態(tài)。這一步驟通常是通過加熱元件,如電加熱器等實現的,確保原料在擠壓過程中易于變形。
3、擠壓
在加熱和融化后,原料進入擠壓腔。擠壓腔內部設計有特定的形狀和結構,如滾輪、滑塊等,對原料施加壓力。原料在受到這種高壓后,會發(fā)生形變,并被推向前方。
4、制品成型
經過擠壓腔的連續(xù)壓力作用,原料被逐漸塑造成所需的形狀。這一過程中,原料可能經歷塑性變形、溶解、結晶等物理和化學變化。
5、冷卻和固化
在原料被擠出并初步成型后,會經過冷卻系統(tǒng),如冷卻風扇或冷卻水循環(huán),以迅速降低其溫度,使其固化并保持形狀。
6、成品輸出
最終,成型的制品會從擠壓機的出料口處被送出。出料口的設計通常與所需產品的形狀相匹配,以確保制品的準確性和質量。
除了上述基本工作原理,現代擠壓機可能還配備了各種輔助系統(tǒng),如潤滑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安全裝置等,以優(yōu)化操作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并確保操作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