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器視覺和人類視覺有什么區(qū)別
機器視覺簡單來說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眼,它和人類視覺相比,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一定的區(qū)別:
1、適應性
人類視覺:適應性強,可以快速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識別所需工件。
機器視覺:適應性差,容易受環(huán)境光變化影響。
2、智能化
人類視覺:可對工件進行理性分析,對工件的具體詳細情況進行分析,得到一定規(guī)律。
機器視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但不夠智能,通過多次學習識別結果進行分析,按照人類設定思路進行。
3、顏色識別能力
人類視覺:對顏色比較敏感,但每個人對顏色判斷不一致,難量化;對灰度分辨率較差。
機器視覺:彩色識別受硬件的約束,相比人類視覺的識別,對色彩敏感度低,但可量化;對灰度的分辨率強,具有多個灰度級。
4、速度識別
人類視覺:人類無法看清正在快速運動的物體,無法與機器視覺相比。
機器視覺:機器視覺對運動目標的成像取決于快門的時間,數(shù)量級比人類視覺高很多。
5、感光范圍
人類視覺:人類的眼睛只能識別波長在400nm-750nm之間的光線。
機器視覺:可以識別很寬的光譜范圍。
6、環(huán)境適應
人類視覺:人類在長期惡劣的環(huán)境中工作(比如激光環(huán)境等)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機器視覺:可以長期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替代人工的位置。
7、精度
人類視覺:人類手工操作無法達到高精度要求。
機器視覺:識別精度和抓取精度均高于人類操作精度,可精準地控制位移量。
8、工作時間
人類視覺:長期屬于眼部工作狀態(tài)易疲勞。
機器視覺:可無間斷24小時作業(yè)。
二、機器視覺會取代人眼視覺嗎
本質上,機器視覺是圖像分析技術在工廠自動化中的應用,通過使用光學系統(tǒng)、工業(yè)數(shù)字相機和圖像處理工具,來模擬人的視覺能力,并做出相應的決策,最終通過指揮某種特定的裝置執(zhí)行這些決策,雖然現(xiàn)在機器視覺在智能化程度方面與人類視覺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未來機器視覺取代人眼視覺是大勢所趨。
之所以要用機器視覺替代人工視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從生產效率的角度來說,由于操作工在長時間工作下容易疲憊,人工視覺質量效率低下且精度不高,而機器視覺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2、從成本控制的角度來說,培訓一個合格的操作工需要企業(yè)管理者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單純的培訓還遠遠不夠,后續(xù)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使操作工的水平在實踐中得到提升。而機器視覺系統(tǒng)只要設計、調試和操作得當,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間斷使用,同時確保生產效果。
3、在某些特殊工業(yè)環(huán)境中實施工況檢測,如焊接、火藥制造等,人工視覺可能會對操作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而機器視覺從某種程度上有效地規(guī)避了這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