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于哪個時期
最初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最遠到達西亞諸國的陸上貿易通道,到東漢時班超再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并將路線東端延伸到東漢京師洛陽,西端延伸到歐洲(羅馬),這是目前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
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
絲綢之路從運輸方式上,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涼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開辟也始于秦漢時期。從廣州、泉州、寧波、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fā),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時代發(fā)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tǒng)稱。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等。
絲綢之路的意義
1、“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
2、絲綢之路是西漢與西域交往和交流的歷史見證。絲綢之路也是西漢時期及以后,中國與西亞、歐洲各國的聯(lián)系之路。
3、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漢族與沿途的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促進了我國西北地區(qū)的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