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用筷子敲碗。古人認為敲著空碗挨家挨戶乞討的是乞丐,所以對吃飯時用筷子敲碗非常忌諱。
2、忌手心朝上端碗。這條禁忌同樣是因為乞丐乞討時,會用五個手指托在碗底,手心朝上。
3、忌筷子豎插飯中。古人只有在祭祀時才會將筷子豎插在飯中,如果在非祭祀情況下將筷子豎插是很不吉利的。
4、忌席未散抹桌掃地。請客吃飯,如果宴席未散就開始收拾空碗空碟,打掃衛(wèi)生,會被認為是“趕客”,是一種極不敬的行為。此外,在聚餐時還忌吃飯出聲、忌大口喝湯以及吃飯過程中當眾剔牙,這些都是極不雅的行為。
1、忌白衣白帽。古代居喪期間,喪服為白衣白帽,所以平常穿衣不能同時穿白衣和白帽,否則會被認為很不吉利。與此類似是帷帳不能改作衣服來穿。
2、忌丟鞋和踩別人鞋子。古人很忌諱丟失鞋子,因為這很可能被敵人所獲,用以詛咒?!豆茏印分芯驮涊d過一件事:齊襄公外出打獵時不小心丟失了一只鞋子,齊襄公忙派人去尋找,結(jié)果沒有找到,于是齊襄公重責了手下這個人,將他打的遍體鱗傷。作為一位國君,鞋子顯然不是多么貴重的東西,齊襄公之所以發(fā)這么大的火,就是源于對丟鞋的禁忌。同樣,鞋與人的足密切接觸,所以古人也非常忌諱隨意踩踏別人的鞋子。
3、童子不衣裘裳。小孩子不能穿毛、皮做的衣或裳。這是因為古人覺得衣著穿戴要與內(nèi)心的品行相稱,君子不求華服,但求整潔,所以教育少年不要追求華貴的衣服。
4、忌衣服反穿。早在漢代時就對“反懸冠”非常忌諱,認為是“似死人服”,在土家族地區(qū)有不將畚箕倒伏在堂屋中的忌諱,因為這意味著要埋人。所以,古人往往對一切顛倒、翻轉(zhuǎn)穿衣都很忌諱。
1、將上堂,聲必揚。這條禁忌是說將要拜訪主家時,要發(fā)出聲音讓對方知道,在很多地方即使是親戚串門,在大門口都得先咳嗽一聲才能進院。
2、將入戶,視必下??腿诉M入主人房間后,眼睛不能左右回顧,以免看到主人的禁忌。
3、忌無席而坐。當然,現(xiàn)代人大多已經(jīng)不習慣像古人那樣席地而坐了。不過,古人在坐時,下方必須有席子,因為只有在喪事、戰(zhàn)場以及打官司等場合才會無席而坐。古人認為無席意味著有憂愁,所以產(chǎn)生了不得無席而坐的禁忌。
4、忌坐時雙腿外岔?!抖Y記》中說“坐毋箕”,意思就是說坐的時候不能雙腿向外岔開,因為這樣姿勢非常不雅觀,會暴露肢體的私密部位。孟子的妻子就曾不小心犯了這個忌諱,惹得孟子大怒,差點休妻。
5、男女七歲不同席。過了7歲這個年齡,男孩女孩就不能在同躺一張床了,這是因為要讓小姑娘“漸知男女之防”。
6、忌鏡子破損。鏡、釵、簪這些物品都是與人朝夕相伴的,所以故意打破或者損壞都是非常禁忌的。
1、忌“指與唾”別人。王充《論衡》中就寫道:“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與人談言,口唾射人,則人唇胎腫而為創(chuàng)”。在古老的楚越之地,指與唾都是巫術(shù)常用的詛咒方法,雖然所謂的巫蠱并不會真的有所謂的殺傷力,但在禮法上來講,指與唾都是對對方的極大挑釁和侮辱,所以古人對此非常禁忌。
2、外出旅行忌喝田水、溪水。這條禁忌主要是考慮到健康問題,因為田水、溪水中可能有螞蟥。
3、父子不能同乘小舟。對這條禁忌的解釋是,如果父子同乘小舟,一旦遇到風浪,則“并命絕嗣也”,意思這家男丁就絕嗣了。
4、五月不出行。這里的五月是指陰歷,古人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認為五月“易暑疫蔓延”,出行的人往往受酷暑煎熬而蒙受不幸,所以有了五月經(jīng)商者不出行、為官者不上任,不能蓋屋、不能曬席子等習俗,這些其實都是生活經(jīng)驗而形成的禁忌。
5、同輩忌直呼其名。在古代,只有長輩可以直呼晚輩的名字,而同輩或者晚輩是不能直接稱呼對方姓名的,會被認為是不尊敬甚至是挑釁。如三國時,平輩之間相互稱字,稱關(guān)羽為云長,張飛為翼德。當然,現(xiàn)代人早已沒有取字的習俗,所以直呼名字也沒那么多講究了。
1、雙喜不對沖。同月內(nèi)喜事不相賀。
2、與新娘新郎生肖相沖相克刑者忌在場。
3、迎親忌遇出殯(大不吉)。
4、婚期忌單月單日,特別忌七月結(jié)婚。
1、孕婦忌看砌灶、不祭灶神(否則生兒兔唇)。
2、孕婦房內(nèi)忌大力開屜、亂搬東西、殺雞鴨剁肉等動作(否則驚動胎神,導致難產(chǎn)或產(chǎn)畸形兒)。
3、孕婦忌參加紅白喜事(因身不潔),忌看布袋戲(否則產(chǎn)軟骨兒)。
4、孕婦忌吃兔肉和姜母(否則生兒兔唇、有畸指)。
1、忌在娘家生產(chǎn)(否則會帶走娘家福運,使娘家衰敗)。
2、產(chǎn)房一月內(nèi)忌外人進人(忌血光穢氣,不潔)。
3、月內(nèi)忌冷水洗滌(否則患月內(nèi)風痛)。
1、嬰兒“落地時”忌人知(防人做扣)。
2、贊嬰兒忌說“肥”、“重”(否則折福損壽)。
3、嬰兒忌人宮廟(因魂魄不全,怕見鬼神)。
4、嬰兒面前忌說“猴”字(否則易患“猴損”,發(fā)育不良)。
5、忌抱嬰兒參加喪事(不祥)。
1、兒童忌食雞爪(否則寫字手抖)。
2、忌食魚卵(否則長大不會數(shù)數(shù)字)。
1、停靈忌貓近尸體(否則尸體顫動或起立追人)。
2、入殮防人影入棺(否則生人靈魂被攝入)。忌與喪者生肖相克者送殮。
3、吊喪忌說“死”字,以“老了”、“去了”代替。
4、居喪不拜客,不入他人居,吊喪不入他人居(因身不潔)。
1、藥渣不留屋內(nèi),得倒在路頭(送病出門)。
2、問病不過午(因午后陰氣漸盛,有礙病人)。
1、家有客不掃地,宴客不趕禽畜(否則易被誤解為逐客)。
2、出菜忌單數(shù),忌出四六盤(分別為轎夫和死囚辭世飯盤數(shù))。
3、婚宴不出面條,喪宴不出甜湯、不飲酒。
1、宮前、祖厝后忌建房屋(否則居家不利)。
2、住宅大門忌沖對他人屋脊尖,忌正對巷口(如沖對必筑墻以遮擋,否則家口有損)。
1、忌夢中掉牙齒(主折壽),
2、忌夢拾金銀(主破財)。
3、忌出行遇出殯(辦事不利)。
4、忌行路踩上藥渣(晦氣)。
5、忌從曬褲的桿下過(晦氣)。
6、忌空中、樹上鳥屎落頭(大晦氣)。
7、做壽忌稱“九”,逢“九”必稱“十”(否則陽極必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