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獨具特色,久經歷史變遷而始終興盛不衰。對于很多愛茶的人來說,茶道禮儀就是對一個品德修養(yǎng)的最好的鑒定,很多商務人士很多商務會談都選擇在茶室中進行,茶道是以茶為媒的一種生活禮儀。了解茶道知識首先要知道茶道的起源與發(fā)展,茶道分類、器具、程序,以及中華茶道四大要素,下面一起詳細了解一下吧。
▲中國以及世界的茶葉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國的巴蜀地區(qū),在西漢時期巴蜀地區(qū)的人們已經習慣飲茶,并在巴蜀地區(qū)形成了茶葉交易市場,并開發(fā)了專門的飲茶工具。
▲在漢代以后,因為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加強了,這種飲茶風氣慢慢向由巴蜀向東部及南部擴散,使得華中地區(qū)的飲茶變得如日常般正常。
▲在西晉時期的上流社會對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強了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qū)茶的發(fā)展,并成為了新的待客之道。
▲在唐代盛世時期,茶文化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并開始了人工種植茶樹的技術,在飲茶方式上更是有了專門煮茶的方法;對于茶具也進行了系列化的分類。同時唐代有大量的關于茶詩佳作面世,所以關于飲茶也有了茶規(guī)。
▲后來茶文化再經過了宋代、元代、明清代等發(fā)展和傳播,在我國已經慢慢形成了精髓的茶葉文化,并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也把茶帶出了中國。
1、凈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wèi)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松心情的準備。
2、燙杯溫壺:燙杯溫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沸水沖洗一次,不但干凈衛(wèi)生也可以給茶葉預熱,讓茶味更香。
3、馬龍入宮:馬龍入宮即是把茶葉放到器具里,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4、洗茶:把開水倒入放有茶葉的壺中,然后又迅速倒出,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
5、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6、春風拂面:指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
8、分杯:分杯是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壺:玉液回壺是把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10、分壺:將茶湯倒入客人的聞香杯中,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奉茶:奉茶是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12、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13、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細細品味茶的韻味。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笆恕睘橐粺o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于宋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xiàn)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斗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yōu)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zhàn),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最后斗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勝利。
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qū)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后來在安徽祁門地區(qū)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喝功夫茶,講究的就是一種境界和藝術,講究茶飲之道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選購一套功夫茶具,每個器物都要講究“色、香、味”俱全,才可做到相得益彰。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包括很多配件,包括茶碗,茶杯,茶托,茶盤、茶壺等等。具體選購方法參考功夫茶具套裝選購全攻略>>
茶道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huán)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huán)境來陶冶、凈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一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一致的環(huán)境。茶道活動的環(huán)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
茶道環(huán)境有三類,一是自然環(huán)境,如松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huán)境,如僧寮道院、亭臺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環(huán)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茶室的室外環(huán)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室內環(huán)境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傊?,茶道的環(huán)境要清雅幽靜,使人進入到此環(huán)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熏陶德化。
茶道活動是要遵照一定的禮法進行,禮既禮貌、禮節(jié)、禮儀,法即規(guī)范、法則。
茶道之禮有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禮節(jié)、禮貌。
茶道之法是整個茶事過程中的一系列規(guī)范與法度,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一些規(guī)定,如位置、順序、動作、語言、姿態(tài)、儀表、儀容等。
茶道的禮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損益,與時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禮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禮法內容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茶藝即飲茶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huán)節(jié)。
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
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 茶具知識百科
還可以所用茶葉來劃分。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6大茶類
工夫茶藝依發(fā)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臺灣工夫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過茶事活動怡情悅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yǎng)生,在于祛病健體、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悅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于盡性至命。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yǎng)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環(huán)境亦好,禮法亦好,茶藝亦好,都是為著一個目的--修行而設,服務于修行。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