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雀】金絲雀好養(yǎng)嗎 金絲雀飼養(yǎng)需要注意的事項
金絲雀好養(yǎng)嗎 金絲雀飼養(yǎng)需要注意的事項
金絲雀是羽色和嗚叫兼優(yōu)的籠鳥,因而幾百年來一直為各國養(yǎng)鳥愛好者所寵愛,并人工培育出許多新品種。我國雖飼養(yǎng)繁育多年,但未注意品種、品系的保持,因而純品種較少,應(yīng)引起重視。
【形態(tài)特征】金絲雀體長12~14厘米,體形較麻雀瘦削。身體的羽毛,原種似我國的鴉類,黃綠色配上暗色縱紋;經(jīng)人工培育,出現(xiàn)了黃色、白色、綠色、橘紅色、古銅色等顏色。黃色金絲雀的數(shù)量較多,其他顏色的比較少。國內(nèi)的金絲雀主要有山東種、揚州種和德國蘿娜種3個品種。
上海以養(yǎng)德國蘿娜種為主。其身體細長,羽色變化較多,有黃、白、橘紅、古銅、銀灰、桂皮等色。頭頸有羽毛向四面外翻的鳳頭,翅膀有羽毛異色兩側(cè)對稱的對花。鳴聲長而婉轉(zhuǎn),聲調(diào)輕而柔和。鳴唱時上下喙閉合,只見喉部鼓起不停顫動。如果鳴唱中開口,說明品種不純。
山東夏津等地的山東種金絲雀體形較為粗壯,羽色一般為淡黃色和白色2種,鳴叫聲響亮曲折。
揚州種金絲雀體形較山東種小,羽色除淡黃色、白色2種外,還有雜色、對花鳳頭。其鳴聲也很婉轉(zhuǎn),但不及山東種響亮。
目前,國內(nèi)多喜歡飼養(yǎng)山東種金絲雀。最名貴的是喙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絲雀,其次是白羽紅眼睛的金絲雀。
剛剛出窩的金絲雀幼鳥,兩性羽色相同,單從外觀難以鑒別雌雄。2~3個月后,雄鳥的肛門突起(泄殖腔突)呈錐形,而雎鳥的則較平,呈饅頭狀。鑒別時用手將鳥捉住,吹起肛門周圍的羽毛就可看清楚。另外,幼金絲雀出生35~45天就開始鳴囀,這時從其鳴囀的姿態(tài)上也可區(qū)分雌雄。鳴囀時喉部鼓起,上下波動,聲音連續(xù)不斷的是雄鳥。金絲雀成鳥的雎雄鑒別較容易,因雄鳥的鳴聲悠揚動聽,雎鳥的鳴聲單調(diào)。
【生活習(xí)性】野生的金絲雀主要吃植物的種子,夏季兼吃昆蟲。營造的巢呈杯狀,每窩產(chǎn)蛋4~5枚。
【飼養(yǎng)管理】金絲雀的身體比較嬌弱,平時應(yīng)該讓其多運動。因此,飼養(yǎng)籠必須寬大,最好飼養(yǎng)在特制的金絲雀籠中。雌、雄鳥在平時應(yīng)分籠飼養(yǎng),每籠只養(yǎng)1只。8~9月間開始合籠飼養(yǎng),讓其營巢繁殖,此時可換成46厘米×30厘米×35厘米的繁殖籠。用草或竹絲編織成外形像碗、上口直徑11厘米、深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籠里設(shè)置食罐、水罐和棲杠。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的?;\底鋪上細沙。
金絲雀日常的飼料是谷子、稗子、玉米面窩窩頭、菜子、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喂給,如谷子2份、稗子7份、菜子1份。當(dāng)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谷子或小米代替。蘋果切片、青菜切碎飼喂比較好。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谷子2份、稗子6份、菜子(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喂給雞蛋小米,合籠后繼續(xù)供給發(fā)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后停用以上飼料,另增加20%菜子及白蘇子。雛鳥出殼后,供給蛋黃面(熟雞蛋1個、小米或玉米面120克攪拌而成)、青菜、牡蠣殼粉。
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食罐和水罐要天天刷洗,飲水要每天換新,棲杠每3天洗1次。每周最少水浴1次,浴后須待羽毛干后才可移至室外。發(fā)現(xiàn)鳥的爪甲過長,在棲杠上站立不穩(wěn)時,要用剪刀進行修剪,注意不要修剪過多,以免出血。金絲雀如果長時間受到陽光直射,會使羽毛褪色;蘿娜金絲雀還會高聲嗚叫,致使鳴聲變得粗硬,所以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1心時即可。夏季夜間最好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
7~8月份是金絲雀脫換羽毛的時期。期間體弱的鳥往往死去,健康的鳥也易感染疾病。因此,除在飼料中增加10%菜子和墨魚骨粉外,還要避免風(fēng)吹。到了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溫,避免溫差過大。
【繁殖】金絲雀在每年4~6月份配對繁殖。在配對以前,雄鳥和雌鳥要隔籠飼養(yǎng)。等到它們隔籠用喙互相交吻時,再一起放進繁殖籠內(nèi)。當(dāng)雌雄鳥和睦生活以后,可把人工巢掛在繁殖籠的上方。當(dāng)看到雌鳥銜叼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里打旋時,表示巢筑。建好巢后3~4天,雌鳥便會產(chǎn)蛋,每窩產(chǎn)2~6枚。
金絲雀孵蛋由雄鳥擔(dān)任。由于雌鳥每天產(chǎn)1枚蛋,所以雛鳥出殼時間不一致。為了克服這個不足,有的地方在雌鳥產(chǎn)蛋后,先用石膏制成的假蛋換出真蛋,等產(chǎn)下4校蛋時,才取出假蛋,再把前3枚同時放回巢內(nèi),讓親鳥孵化,從而使雛鳥在同一天出殼。入孵6天后,要在燈光下驗蛋,揀出未受精蛋;10天以后再復(fù)驗1次。
雛鳥出殼后,自己不會覓食,要靠親鳥喂養(yǎng)。小金絲雀主要吃蛋黃面、白菜等既有營養(yǎng)又易消化的食物。育雛期應(yīng)每天加喂1塊新鮮蛋黃,也可以把煮熟的雞蛋縱切成兩半,每次放一半在籠內(nèi)。要注意觀察親鳥是否哺喂雛鳥。一般來說,雛鳥出殼后24小時內(nèi)不吃東西不會餓死。但如果第二天親鳥還不喂雛鳥,則必須進行人工飼喂。方法是:將蛋黃面和青菜汁調(diào)成糊狀,用1根小竹簽挑食糊送到雛鳥嘴上,直到雛鳥吃飽為止,以后每隔1小時喂1次。1~2天后,當(dāng)親鳥喂雛時停止人工飼喂,否則一直喂到雛鳥能自己啄食為止。
雛鳥從出殼到羽毛長齊大約需要25天。期間蛋黃面要每天加飼。1個月后,雛鳥就可脫離親鳥,移至其他籠飼養(yǎng)。這時的飼料仍以蛋黃面為主;到雛鳥滿2月齡后,才可逐漸改用日常飼料。大部分雌鳥在雛鳥出亮17~21天后,又開始交配、產(chǎn)蛋,這時雌鳥就要把幼鳥趕出鳥巢;如果幼鳥不離巢,就會被啄破頭。此時為了保護幼鳥的安全,可在籠內(nèi)再增設(shè)1個人工鳥巢,巢內(nèi)放上棉花或細竹衣,讓親鳥自己把窩整理好,產(chǎn)蛋、孵化,就可避免驅(qū)趕雛鳥。雛鳥經(jīng)過6個月的飼養(yǎng)后開始嗚叫,9~10個月達到性成熟,可引吭高鳴和繁殖。小金絲雀必須有善鳴的老鳥帶領(lǐng)才能學(xué)會好聽的叫聲,老金絲雀、百靈、大山雀等都是小金絲雀很好的歌唱老師;也可用善歌鳥的唱片或錄音帶來教小金絲雀唱歌。
紅金絲雀的羽毛之所以是紅色的,主要是通過雜交使羽毛獲得了一種能夠遺傳的紅色色素。有人讓鳥食用胡蘿卜、西紅柿等含有紅色素的食物,欲使紅色素在鳥的羽毛中沉積,以求增加璃毛的紅色。著色飼料有種種配方,但主要是胡蘿卜或胡蘿卜加葉紅素。另外,把鳥籠盡可能放到光線幽暗的地方,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也可保持羽毛的色澤。人工著色的金絲雀羽毛色澤不那么自然,有些顏色過深,令人感到不舒服。天然紅色金絲雀的羽毛顏色十分自然悅目。如果拿一根羽毛來看,人工著色的,全羽都是紅色;天然的只在羽毛的尖端有一點紅色,其余部分都是帶粉紅的白色。目前,日本的紅色金絲雀幾乎全是人工著色的,天然紅的已經(jīng)難覓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