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硬盤盒有哪些種類
1、按接口分
(1)并行接口(打印口)的硬盤盒是最早出現的硬盤盒,根據其模式的不同,又可細分為ECP、EPP、SPP三種,其中,EPP、ECP為高速模式,但無論哪種模式,其數據傳輸率都較低。另外,由于并口不能提供電源,所以采用并口連接的硬盤盒需要獨立的開關電源。并口也不具備即插即用能力。盡管并行接口的移動硬盤盒價格較為便宜,但基于上述原因,此類接口的移動硬盤盒已趨于淘汰。
(2)USB接口的移動硬盤盒是的主流產品,其最大優(yōu)點是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和即插即用,在Windows Me/2000/XP下無須安裝驅動程序即可正常工作。根據標準的不同,USB接口分為1.1、2.0及3.0標準,它們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傳輸速度的不同,USB1.1接口的傳輸速度只有12Mbps,USB2.0接口的傳輸速度可達480Mbps,而USB3.0接口的傳輸速度高達5Gbps。當然usb接口的這個速度值只是理論值,實際上是不可能達到的,真正在傳輸數據的時候,傳輸速度還受到電腦別的方方面面的制約。
(3)IEEE1394俗稱“火線”,這種接口的數據傳輸率理論上可達到400Mbps。但由于IEEE1394接口并不普及,需要配備一塊價格不菲的專用IEEE1394接口卡才能工作,因此價格較高且各計算機之間不易通用,難以普及。
(4)還有ESATA接口的硬盤盒,但一般用于3.5英寸的硬盤盒,其速度可達1.5Gbps(SATA標準)或3Gbps(SATAII標準),一般比較新主板上都有ESATA的接口,或也可以買一個SATA轉ESATA轉接卡,價格也就十來塊錢。在USB3.0普及之前,而USB2.0又不能滿足數據傳輸的要求時,ESATA接口的硬盤盒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按尺寸分
硬盤盒的尺寸可導致分為2.5英寸和3.5英寸這兩種,2.5英寸移動硬盤盒通常用于筆記本電腦,硬盤傳輸速度比較慢。3.5英寸的硬盤盒較大,硬盤傳輸速度較快,適合追求大容量的用戶使用。
二、哪種硬盤盒比較好用
硬盤盒的種類眾多,在選擇的時候,由于個人的使用和存儲需求不同,因此并不能武斷地說哪種更好用,主要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選擇時,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1、看種類
電腦的硬盤有不同的類型、尺寸大小和接口,如果在選購時沒有搞清楚就貿然入手,很可能買來的硬盤盒就不能適用。目前比較主流的硬盤一般都是SATA接口,臺式機的硬盤一般是3.5英寸,筆記本的則一般是2.5英寸,上網本一般是1.8英寸。所以需要根據你的硬盤類型、尺寸以及接口選擇硬盤盒,可以選擇兼容機械及固態(tài)硬盤的硬盤盒,尺寸主要也是分為2.5英寸或3.5英寸,也有些是兩種尺寸通用的,價格也相對較高。而接口方面,大部分硬盤盒都是主流的SATA接口。
2、看容量
在給電腦更換硬盤時,需要知道你的電腦能支持最大多少容量的硬盤,如果你的電腦最大只能支持4TB,那你裝個8TB的硬盤就是浪費。硬盤盒也一樣,有最大支持的容量,而且在使用大容量硬盤時需要供電,因此還要考慮電腦有沒有足夠的功率帶起來。
3、看傳輸速度
目前大部分硬盤盒都支持USB3.0了,傳輸速度理論上都能達到300Mb/s,1G電影5秒即可完成,不過具體還需要看你的電腦設備。而且支持USB-IF傳輸協(xié)議的話可以降低CPU的占用率,降低數據延遲盒等待時間,實現大文件快速傳輸。
4、看安全性
硬盤盒是用來儲存資料的,所以硬盤盒的安全防護能力一定要重視。硬盤盒的外殼要堅固,另外最好是有內置抗震軟墊,避免使用過程中晃動導致接口損壞。除了基本的防摔抗震,還要求具備散熱保護和短路保護。
5、看兼容性
硬盤盒的兼容性越強越好,有些硬盤盒除了支持Windows、MacOS、Linux系統(tǒng)的電腦外,還支持Android系統(tǒng)的智能電視,應用場景就非常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