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樹脂結合劑磨具或研磨用等。
2、制造金屬結合劑磨具、陶瓷結合劑磨具或研磨用等。
3、制造一般地層地質鉆探鉆頭、半導體及非金屬材料切割加工工具等。
4、制造硬地層地質鉆頭、修正工具及非金屬硬脆性材料加工工具等。
5、樹脂、陶瓷結合劑磨具或研磨等。
6、金屬結合劑磨具、電鍍制品。鉆探工具或研磨等。
7、劇切、鉆探及修正工具等?!?a href="http://www.hfbida.com/zhishi/138812.html" target="_blank">詳細>>】
直接法
人造金剛石或利用瞬時靜態(tài)超高壓高溫技術,或動態(tài)超高壓高溫技術,或兩者的混合技術,使石墨等碳質原料從固態(tài)或熔融態(tài)直接轉變成金剛石,這種方法得到的金剛石是微米尺寸的多晶粉末。
熔媒法
人造金剛石用靜態(tài)超高壓(50~100kb,即5~10GPa) 和高溫(1100~3000°C)技術通過石墨等碳質原料和某些金屬(合金)反應生成金剛石,其典型晶態(tài)為立方體(六面體)、八面體和六-八面體以及它們的過渡形態(tài)。在工業(yè)上顯出重要應用價值的主要是靜壓熔媒法。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磨料級人造金剛石的產量已超過天然金剛石,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是增大粗粒比,提高轉化率和改善晶體質量。目前正在實驗室中用靜壓熔媒法研究優(yōu)質大顆粒單晶金剛石的形成。加晶種外延生長法曾得到重1克拉左右的大單晶;用一般試驗技術略加改進后,曾得到2~4毫米左右的晶體。采用這種方法還生長和燒結出大顆粒多晶金剛石,后者在工業(yè)上已獲得一定的應用,其關鍵問題在于進一步提高這種多晶金剛石的抗壓強度、抗沖擊強度、耐磨性和耐熱性等綜合性能。
外延法
人造金剛石是利用熱解和電解某些含碳物質時析出的碳源在金剛石晶種或某些起基底作用的物質上進行外延生長而成的。
武茲反應法
讓四氯化碳和鈉在700℃反應,生成金剛石。但是同時會生成大量的石墨。
形成機制
主要有下述幾種學說:溶劑學說認為所用金屬(合金)起著碳的溶劑作用;催化學說則認為是一種催化劑;固相轉變學說則強調石墨晶體無需斷鍵解體,經過簡單形變就形成金剛石晶體。但這三種典型學說所提出模型往往同一些主要實驗現象和規(guī)律相矛盾。因此,出現了溶劑-催化劑、催化劑-溶劑、熔(溶)劑-觸媒(簡稱為熔媒)等學說進一步探討所用金屬(合金)的作用??偟恼f來,人造金剛石的形成機制尚是一個仍在探討中的復雜問題。
相關熱力學
在三校合編的《無機化學》(第四版第236頁第9行左數第16個字開始,明確提到 :
據查,在高壓下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放熱的!溫度低反而有利于轉化。
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顯微硬度10000kg/mm2,顯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剛玉高150倍。金剛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體晶面硬度大于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大于六面體晶面硬度。
依照摩氏硬度標準(Mohs hardness scale)共分10級,鉆石(金剛石)為最高級第10級;如小刀其硬度約為5.5、銅幣約為3.5至4、指甲約為2至3、玻璃硬度為6。
一、按切割材料分:
1、建筑結構類切割:分為切割混凝土用、切割瀝青用、切割磚用。2、切割石材用:分為切割花崗巖、大理石、砂巖、板巖。3、切割裝飾材料瓷磚用:切割瓷磚用、切割玻璃用。
二、按制造工藝分:
1、焊接:激光焊產品、高頻焊接產品。2、燒結:冷壓、熱壓。
三、按使用機器分:云石機、角磨機;馬路鋸、馬路切割機用;臺鋸用;石材鋸用;手持鋸用;墻鋸用;大功率的平面鋸用?!?a href="http://www.hfbida.com/zhishi/120668.html" target="_blank">詳細>>】
1、開眼時應慢速轉動,待孔深度到達10-15mm以后,再逐漸轉入全運轉。鑿巖過程,要按孔位設計使釬桿直線前進,并位于孔心。
2、鑿巖時應合理試駕軸推力。軸推力過小,機器產生回跳,振動增大,鑿巖效率降低;軸推力過大大,釬子頂緊眼底,使機器超負荷下運轉,易過早磨損零件,使鑿巖速度減慢。
3、鑿巖機卡釬時,應減軸推力,即可逐步趨于正常。若無效,應立即停機。先使用扳手慢慢轉動釬桿,再開氣壓使釬子慢慢轉動,禁止用敲打釬桿辦法處理。
4、經常觀察排粉情況。排粉正常時,泥漿順孔口徐徐流出;反之,要強力吹孔。若仍無效,應檢查釬子水孔釬尾狀態(tài),再檢查水針情況,更換損壞零件。
5、要注意觀察注油儲量出油情況,調節(jié)好注油量。無油作業(yè)時,容易使零件過早磨損。當潤滑油過多時,會造成工作面污染。
6、操作時應注意機器聲響,觀察其運轉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7、注意釬子工作狀態(tài),出現異常及時更換。
8、操作向上式鑿巖機時應注意氣腿給氣量,防止鑿巖機上下擺動造成事故。氣腿支撐點要可靠。手握機器時不能過緊更不能騎氣腿上以防止傷人損機。
9、要注意巖石情況,避免沿層理、節(jié)理裂隙穿孔,禁止打殘眼,隨時觀察有無冒頂、片幫危險。
10、要有效使用開孔功能。鉆孔過程,有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開孔,開孔用降低了沖擊壓力固定推進壓力來完成。推進壓力應當盡可能小些,以便于傾斜度非常大巖面上開孔,同時也可避免鉆桿產生彎曲?!?a href="http://www.hfbida.com/zhishi/124204.html" target="_blank">詳細>>】
(1)溶劑的不同,天然金剛石是從硅酸鹽溶液中生長的,在其中碳的溶解度非常低,而人造金剛石是從金屬熔體中生長出來的,其中碳的溶解度比硅酸鹽高得多。正如:α=ε(1-X2s)-(lnXs+c)方程所表示的那樣,“溶解度越高,α值越小”,這樣固液界面就粗糙,所以對于人造金剛石,小面的生長比預期得要少。
上式中α——Jackson因子
ε——取向因子
Xs——溶液中溶質的密度
C——常數取1—2.5
(2)天然金剛石的生長溫度(估計1000—1300°C)比人造金剛石(1400°C以上)低,生長溫度越低,α值越小。因此,對于人造金剛石能預料有一個粗糙界面。
(3)人造金剛石成長時的過飽和度大于天然金剛石,因而無論如何都可以預測人造金剛石的表面是較粗糙的,然而實際所觀察到的人造金剛石卻顯示出一個較光滑的界面。
天然金剛石與人造金剛石之間的形態(tài)差異,以及理論預見的晶體形態(tài)與實際觀察之間的差異是由生長單元大小不同所造成的?!?a href="http://www.hfbida.com/zhishi/161687.html" target="_blank">詳細>>】
天然金剛石和人造金剛石形態(tài)的區(qū)別可概括如下:
小編總結了六招區(qū)分天然鉆石與人工鉆石(蘇聯鉆石、摩星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招:硬度區(qū)分。天然鉆石的莫氏硬度為10,蘇聯鉆石莫氏硬度為8.5,而摩星石莫氏硬度為9.25。
第二招:化學成份。天然鉆石的化學成份是碳,蘇聯鉆石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碳,而摩星石化學成份是碳化硅。
第三招:熱探針反應。天然鉆石會發(fā)出嘩嘩的響聲,蘇聯鉆石不會發(fā)出嘩嘩的聲音,而摩星石會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很容易以假亂真。
第四招:導電性。天然鉆石與蘇聯鉆石不會導電,而摩星石偶而會反應。
第五招:光學特性。天然鉆石為單折射率,蘇聯鉆石為單折射率,而摩星石為雙折射率。
第六招:10倍放大鏡觀察。天然鉆石不僅拋光亮滑,而且棱線銳利;蘇聯鉆石拋光很差,棱線常有挫鈍;而摩星石不僅棱線不銳利,而且有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