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淮陽泥泥狗),河南省淮陽區(qū)?[16]傳統(tǒng)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淮陽泥泥狗,又稱“靈(陵)狗”,簡稱“泥泥狗”,是淮陽區(qū)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總稱,它用黃泥捏成,風格古樸奇異、古中見拙、拙中蘊古?;搓柲嗄喙樊a生于伏羲時代,它一開始為人們祭祀的崇拜之物,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藝術品。泥泥狗不全是狗,還有猴子、老虎以及各種小鳥造型,按造型的大小和著色的不同,淮陽泥泥狗可以分出人頭狗、九頭鳥、小泥鱉、小中板、娃娃頭、大花貨等幾百個品種。
2009年6月,淮陽泥泥狗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11月11日,泥塑(淮陽泥泥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47。
淮陽泥泥狗又稱“靈(陵)狗”,來源于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其最初是給伏羲人祖守護陵墓的仆役,伏羲太昊陵坐落于淮陽,這里也被認為是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的地方?;搓柲嗄喙纷鳛樾叛龊图漓氲妮d體,原始部落的圖騰符號,源自原始居民對大自然及神靈的崇拜,陵狗原初的靈性和驅災辟邪作用正是來源于此。
20世紀50年代,淮陽泥泥狗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類型的作品,這一類型泥泥狗特點是民間藝人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主題源于生活,其表現(xiàn)方法仍具有淮陽泥泥狗的鮮明特征,造型生動,形體夸張、隨意,人物凝重、沉穩(wěn),具有現(xiàn)代雕塑感。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類型的作品中,已經出現(xiàn)了“個性化”的特征,塑造手法、形式構成均失去了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特定觀念下的崇神意識和地域群體共識的原則,表現(xiàn)出我行我素的特點。
20世紀的90年代,淮陽泥泥狗開始出國門,先后輸向法國、日本等國。
作為原始宗教和地方民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淮陽泥泥狗體現(xiàn)了“求子祈?!钡募彝ビ^和“萬物有靈、驅災辟邪”的世界觀。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神靈”的信奉有了較大的改變,“求子祈?!薄膀尀谋傩啊钡膫鹘y(tǒng)觀念慢慢淡化,原始祭祀的形式和意義慢慢消失,淮陽泥泥狗象征生殖繁衍的圖騰逐漸演變成觀賞性的符號,對美好愿望的祈禱也變得更加寬泛和復雜,陽泥泥狗逐漸被開發(fā)出新的文化價值,成為一種藝術品。
造型特征
淮陽泥泥狗的造型粗古拙、怪誕,具有較強的張力,且渾厚、大氣,它沒有過多的細節(jié),沒有銳利的轉折,而是用洗練的弧線直接結合,不拖泥帶水,力量感強,其形象也出人意料?;搓柲嗄喙沸误w上的點線符號,從個體看自由、隨意,從群體看帶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程式化,從而形成了淮陽“泥泥狗”藝術獨特的地域風格和審美特質。淮陽泥泥狗的造型也比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性和傳統(tǒng)性,十二生肖、人祖猴、雙頭獸等傳統(tǒng)造型相對固定,蘊含有陰陽觀和圖騰觀,均有寓意。此外,淮陽泥泥狗上的生殖符號、“十”符號、葫蘆紋、太陽紋等紋飾圖形都是對中國古老文化的傳承和保持。隨著時代發(fā)展,為迎合市場熱點,淮陽泥泥狗的造型趨向多樣,開始出現(xiàn)了小豬佩奇、可達鴨等形象。
色彩特征
淮陽泥泥狗(2張)淮陽“泥泥狗”與中國其他地區(qū)的泥玩具的不同之處是,其不作大面積的彩色渲染,只用黑色鋪底,然后用青(藍)、黃、紅、白四種色彩繪以點線和各種符號。在五種顏色中,紅、青色艷麗,白為明色,黃為中和色(后多用廣告色,加品紅),黑色莊重,人們以黑色的莊重來對比其他顏色的艷麗,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效果。淮陽泥泥狗的上色多用點線結合來表現(xiàn),上色工具為隨處可見的高粱桿,人們用其不斷蘸取顏料進行繪制,顏料多少變化無常,效果也千差萬別。隨著人們審美的多元化,部分泥泥狗的彩色有所增加,如在作品中出現(xiàn)了粉色、馬卡龍色等。
淮陽泥泥狗取材遠古,造型奇特,設色古樸,手法簡約,要求每一造型都有音孔,可以吹響,其制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八步:
第一步是取土,要取高粘土,俗稱“淤泥”;
第二步是晾土,要把高粘土晾干、碾碎;
第三步是和泥,要加水適度,在一個又大又圓的石臺上,用木棍、鋼筋棍反復摻和,直到和成;
第四步是捏樣,按照事先預備好的模型,用手一點一點地捏,一般像拳頭那么大,直到捏成;
第五步是插空,即用竹簽插上兩個孔,讓孔在體內交叉,有一個孔可以吹,并且能夠吹響;
第六步是晾干,必須在通風處陰干,這是比較費時間的一步;
第七步是涂黑;
第八步是彩繪。
淮陽泥泥狗表現(xiàn)的題材較為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無所不有,在其怪異的形體中有九頭鳥、人頭狗、人面魚、猴頭燕、獨角獸、多頭怪、翼魚、翼獸、人面狗、四不象、貓拉猴、草帽老虎、怪獅等類別,還有各種抽象、變形的多種怪獸復合體,共計約200余種,每種題材都有深刻的內涵。
傳承價值
淮陽泥泥狗藝術的存在,實質是一種原始圖騰文化的延續(xù)和拓展,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種典型、罕見的藝術瑰寶,而且是研究中國本源文化的“活化石”?;搓柲嗄喙氛鎸嵉赜涗浟耸非叭祟惿澄幕姆N種軌跡,折射出民間美術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血緣關系,同時,也向人們證實了民間美術與原始藝術之間同構互滲的史實。
傳承狀況
1、生產方式落后
淮陽泥泥狗的原料為黃膠泥,使用純手工或模具進行小作坊制作,生產過程非常繁雜,產量有限,人力成本較高。其制作過程為陰干,導致粗糙易碎,長距離運輸變得較為困難。產品開發(fā)缺乏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購買者的吸引力相對較小收益和成本不成正比,阻礙了淮陽泥泥狗的推廣。
2、傳承人相對不足
淮陽泥泥狗主要采用老藝人帶徒弟的方式,一對一進行傳承,這種制度一方面限制了生產規(guī)模,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技藝失傳的風險。該手工藝制作過程冗長且繁雜、收益水平較低、傳承人得不到相應的重視,且傳統(tǒng)的淮陽泥泥狗手工藝人變換職業(yè)或老去,面臨著傳承無人的局面。
傳承人物
許述章,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泥塑(淮陽泥泥狗),河南省淮陽區(qū)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淮陽區(qū)文化館獲得“泥塑(淮陽泥泥狗)”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泥塑(淮陽泥泥狗)》項目保護單位周口市淮陽區(qū)文化館評估合格。
榮譽表彰
2001年,淮陽泥泥狗在河南省首屆民間藝術節(jié)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中獲得“金獎”。
2002年,淮陽泥泥狗在金芒果杯?河南省第三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中獲得“金鼎獎?二等獎”。
2004年,淮陽泥泥狗在“河南省第四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中獲得“精品獎?金獎”。
重要展覽
2018年2月,淮陽泥泥狗在廣州高劍父紀念館策劃的2018戊戌新春展覽中展出;同年6月,淮陽泥泥狗在“匠·心——河南省傳統(tǒng)工藝保護傳承成果展”中展出。
2020年10月,淮陽泥泥狗在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黃河流域非遺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