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烈士陵園原為路集烈士紀念碑,路集烈士紀念碑建于1984年,位于利辛縣城西北22公里處的路集。2003年12月,利辛縣人民政府出資重修擴建并命名為利辛縣烈士陵園,是利辛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陵園主要由烈士紀念碑、悼念廣場、烈士墓群和革命烈士紀念館組成,規(guī)模大、功能全。整個陵園長110米,寬90米,紀念碑高10米,氣勢恢宏,古樸莊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滿園馨香。既有陵園之凝重肅穆,又有園林之秀麗清新,集瞻仰、游覽兩種功能于一體。
“青山有幸埋忠骨!”,當?shù)貎号畟円灿行夷苁刈o忠骨。陵園的存在,讓人們能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同時也時刻提醒著世人珍惜時下的和平生活。
走進一個氣派的仿古建筑大門,一座橫跨河面、身段挺拔的英雄紀念碑矗立眼前,上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石刻大字,在夕陽的照射下,光輝耀眼。整個陵園視野開闊,氣勢恢宏,古樸莊重,松柏掩翠,滿園馨香,既有陵園的凝重肅穆,又有園林的秀麗清新。
穿過紀念碑,是一處1800平方米的烈士墓群,這里長眠著133位烈士,他們主要是三大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四川剿匪、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紅色花崗巖墓碑斜放在草坪上的現(xiàn)代陵園建設模式,增加了陵園的整體美感。
位于烈士陵園東南面的紀念館建筑面積340平方米,分為兩個展廳,第一展廳包括“星火燎原”、“抗日烽火”、“迎接曙光”和“新的征程”四個部分,展出的是利辛縣從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社會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事件、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部分烈士的英勇事跡等內容;第二展廳展出的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等11部委評選出的全國100位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圖片、生平、事跡等。觀覽展廳內容,足可以讓絡繹不絕的參觀者,接受一次黨的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
利辛縣烈士陵園原名路集烈士紀念碑,于1984年興建,位于縣城西北22公里處的路集,這里埋葬著抗日、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祝聚民等七烈士的遺骨,他們在硝煙滾滾的戰(zhàn)爭年代,為了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2005年10月,利辛縣烈士陵園先后被確定為“利辛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群眾平均特別是青少年學生30余批次,受教育者達20000余人次,充分發(fā)揮了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1934年夏,共產(chǎn)黨員傅煥之(傅子卿)來路集高小畢業(yè)生補習班任教,一方面講授文化課,另一方面向學生講解中國革命的道理等。當?shù)貙W生唐肇華、祝復華、丁明、祝巨民等參加了學習。1936年,傅煥之因斗爭需要離開路集,這些學生就到張村鋪任景松處學習。
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們深感國難當頭,決心報效祖國。于是,任景松就介紹丁明、祝復華、祝巨民、祝亞東等人去了渦北抗日根據(jù)地。后來,唐肇華等去了陜北抗大學習,丁明、祝復華、祝巨民、祝亞東進了渦北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學習。1939年冬,唐肇華、丁明等返回家鄉(xiāng),在路集、江集、張村鋪一帶開展抗日對敵斗爭。他們以教書為掩護,動員群眾起來抗戰(zhàn),介紹進步青年去渦北投身革命,同時設法懲治地方兵痞流氓,伸張正義,激發(fā)群眾的革命斗志。1940年秋,他們秘密除掉作惡多端的國民黨鄉(xiāng)長程毛,遭到國民黨特務的監(jiān)視和盯梢,處境十分危險,就暫時返回了渦北。年底,日軍對陳兵渦南的蔣介石親信湯恩伯數(shù)十萬軍隊發(fā)起進攻,東起蒙城的板橋集,西至亳縣,同時出擊,矛頭直指阜陽。湯部全線潰退,抱頭鼠竄到沙河以西,渦南廣大領土淪陷日軍鐵蹄之下。為收復失地,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新四軍成立渦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派丁明、祝巨民、祝復華、祝亞東、唐肇華等人返回家鄉(xiāng),協(xié)助趙文甫同志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他們首先和有抗日要求的知識青年和開明人士交朋友,建立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其次想方設法建立地方武裝,很快從國民黨區(qū)、鄉(xiāng)、保長和地主手中弄二三十支可用的槍,拉起了幾十人的隊伍。1941年2月上旬,趙文甫帶領路集抗日青年10余人,夜襲占領張村鋪的日軍,給敵人造成恐慌。8日,江集區(qū)民主政府成立,唐肇華任區(qū)長。9日,日軍發(fā)動的“豫南戰(zhàn)役”結束,駐張村鋪的日軍撤退到亳縣。15日,路集抗日青年和20多人的地方武裝撤往渦北根據(jù)地,江集區(qū)民主政府隨之結束。
路集進步青年的抗日活動,在當?shù)厝罕娭性斐珊艽蟮挠绊?,使一批人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壯大了革命隊伍,為利辛大地解放?zhàn)爭時期開辟新區(qū)創(chuàng)造一定條件。
2003年12月利辛縣人民政府出資重修擴建并命名為利辛縣烈士陵園,原安徽省委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光宇為紀念碑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銳為陵園題寫了園名:利辛縣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