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峨眉山古剎之一。晉時為道教寺廟,稱乾明觀。北魏時明果和尚降伏蟒蛇有功,廟中道士承師學佛,遂改觀為寺。因地處白巖中峰之下,故名中峰寺。宋時中峰寺已是峨眉山著名禪林。
元吉山中鋒寺緊接言陂寨從寺門口驅車,沿寨公路只需十幾分鐘便到寨南門,坐船順水而下,在新圩碼頭上岸,拾階而上,也只要半個小時。寨上有觀音亭、真君廟、玉皇殿、方廣寺供游客們進香禮拜,還有迎客送、方廣洞、獅朝日、鷹愁崖等景點參觀。站在寨上頂峰,半個長沙鄉(xiāng)盡收眼底,滔滔長沙河從石腦經馬鞍灘過仙人汶水穿鷹愁崖蜿蜒伸展,在寨腳下奔騰而過。沿河兩岸風光秀麗,四季景色迷人。
方廣洞在寨北門,經迎客送,過鷹愁崖,可見方廣洞口,再攀登十幾級臺階,進入方廣洞。方廣洞全長二十馀米,寬八米,高三米。洞底有個小孔,相傳是出米的地方。窮人在洞內燒上一柱香,米即從小孔流出。后被一人強人所占,他為了發(fā)財將小孔鑿大,結果出糠三年即止。
再乘船順水往下,就是象鼻山、香山閣、觀音閣和鐵砧灘。象鼻山似一頭大象將鼻子伸進大河飲水,河水從象鼻孔流過,想順象鼻往下觀看河水穿過象鼻孔,要具有一番勇氣。象鼻山上有香山閣,是舉子鐘元玄吟詩作畫的地方。文化史料對此有詳細記載。
長沙河流至觀音閣成九十度轉彎,由于上下游河床落差較大,河水在這里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漲水時節(jié)漩渦直徑達十幾米,雷鳴般的響聲幾里之外都可聽到。
鐵砧灘水深莫測,據(jù)打魚人講,灘下三米多處往上有一個旱石洞,洞中有石桌石椅,傳說還有金杯金筷,是明朝皇帝朱兆光避難的地方。山上怪石嶙峋,有一口石棺材。從前每年要用童男童女祭祀,后被一神仙下凡,揭開棺材蓋,此后不再祭祀。奇怪當年是石棺材內無論多大暴雨,從未有過水滿溢出棺外。灘上樹木遮天蔽日,陰森可怕,民間有著種種傳說。
隨著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山中鋒寺也得到了恢復和修繕。一九九四年四月初,在鐘兆仁等人的倡議下,成立元吉山修繕籌委會,通過四方信眾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助,寺觀重放異彩,以它嶄新的面貌迎接四方香客?,F(xiàn)在寺內設理事會,會長鐘兆仁,財務組由鐘本田負責,后勤管理組由鐘長有、鐘兆貴負責。寺內各種活動井然有序。
地址 : 樂山市峨眉山市黃灣鎮(zhèn)報國村名山西路46號峨眉山旅游區(qū)
從前兩寺共有和尚一百馀人,方丈燕山法師一生行俠仗義,早晚帶領徒弟誦經做課,白天傳授武藝,還帶領徒弟開山造田,自力更生解決衣食。相傳燕山師傅武藝高強,具有飛檐走壁之功,五行遁身之法。有一年打大醮,他親手做了一大缸凈水,信眾們看時只見缸內蓮花朵朵,眾仙女翩翩起舞。喝一口凈水即保一生平安,無災無殃。傳說他還能捉鬼,一次與朋友在水東圩下棋太晚回寺,船工早已回家安歇,他連叫幾聲撐船,被一水鬼聽見,水鬼想找個替身還世,背他過河,結果被燕山法師捉回寺里踏糠三年。這些傳說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