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名隱,字如是,小字蘼蕪,號河東君,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取字如是,歌妓才女,“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是嘉興人,生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被輾轉(zhuǎn)販賣,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四五歲時被賣到江南名妓徐佛的歸家院中,被徐佛收養(yǎng),幼即聰慧好學。之后又被賣到吳江周道登家為婢,由于明慧無比,不久便被周道登看中而收為姬妾。年逾花甲的周道登非常喜歡她,常常將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周道登死后,柳如是被遣出周道登家,再次被賣入名妓徐佛的歸家院中。后賣藝于青樓,易名柳隱。
柳如是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眾文人雅集,縱談天下大勢,并多有詩歌唱和。在此期間曾與明末清初愛國詩人陳子龍相愛,因陳子龍家人反對被迫分手。明崇禎十一年(1638),20歲的柳如是結(jié)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崇禎十四年(1641),柳如是嫁給錢謙益。錢謙益娶柳如是后,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云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謙益戲稱柳如是為“柳儒士”。
崇禎帝自縊,清軍占領(lǐng)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兵臨城下之時,柳如是曾勸錢謙益投水殉節(jié),但錢謙益竟然以水太冷為由拒絕。柳如是即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明未遂,錢謙益偷生降清,后錢謙益降清赴任至京,柳如是羞于與之同去,堅留常熟家中。而此前錢謙益赴任南京弘光朝禮部尚書時,如是曾戎服控馬,與錢謙益并肩前往。錢謙益被清廷封為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柳如是一直沒有放棄勸說錢謙益離開清廷,錢謙益半年后稱病辭歸。之后,柳如是協(xié)助錢謙益聯(lián)絡南明永歷勢力共商抗清,并盡全力資助抗清義軍。
柳如是博覽群籍,能詩文,善書畫。陳寅恪先生讀她的詩詞,曾有“瞠目結(jié)舌”之感。柳如是不僅精通史書典故,慧解文字,而且能詩善詞,工書擅畫,在晚明名士名姝中享有盛譽。她一生著述甚多,流傳下來的詩集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詩》、《紅豆村莊雜錄》、《河東詩文集》、《梅花集句》、《東山酬唱集》等,此外還有31篇文藻清麗的尺牘和不少風格獨特的書法、繪畫作品。
柳如是擅長近體七言詩,詩風“凌清而澗遠,宏達而微恣”(陳子龍:《戊寅草序》)。明人鄒流綺評論閨閣名家詩詞,列柳如是為眾家之首,贊她的詩或輕盈和麗,或清遙幽怨,“閑情淡致,風度天然,盡洗鉛華,獨標素質(zhì)”。她的尺牘步追魏晉江、鮑,“艷過六朝,情深班蔡”,用典匠心獨運,措辭不卑不亢,含英咀華,字字珠璣,頗有晚明小品之風。汪然明說“三十一篇新尺牘,篇篇蘊藉更風流”,概非虛言。其書畫在當時同輩諸名姝雅士中也頗負盛名,她的字深得虞、褚之法,書勢險勁、灑脫,人稱“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她的畫“淡墨淋漓,不減元吉、子固”,嫻熟簡約,清麗有致,尤工白描花卉。
錢謙益至83歲卒,柳如是在其夫死后兩月,為保家業(yè)而懸梁自盡。柳如是死后未能與錢謙益合葬,被族人逐出錢家墳地,柳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一座孤墳。墓碑上刻了五字——河東君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