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面朝是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dá)三百四十余尊,為我國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shù)瑰寶,堪與重慶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江南靖士有一頗含哲理的《飛來峰》詩:“游客到山停步睎,長當(dāng)一石味玄機。須知物事隨因變,莫謂飛來便不飛?!保ā遁d敬堂集》【自注】當(dāng):面對,對望)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盧舍那佛會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剛手菩薩、多聞天王、男相觀音(均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那喜笑顏開、袒胸露腹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shù)的代表作。飛來峰的東麓,有隋朝古剎下天竺寺(法鏡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兩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凈寺)和五代吳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稱“三天竺”。
飛來峰在地質(zhì)構(gòu)造上屬石灰?guī)r,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樹繁茂,且洞壑遍布,傳說有72洞,大多已經(jīng)湮沒。
現(xiàn)有的龍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觀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過巖頂?shù)氖p能看到一線天光,這就是著名的一線天。在藏六洞可聞淙淙不絕的水聲。西側(cè)山上還有呼猿洞,相傳是僧人慧理呼喚黑白二猿處。冷泉猿嘯曾是錢塘十景之一。
飛來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表澈明凈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論溪水漲落,它都噴涌不息,飛珠濺玉,如奏天籟。明代畫家沈石田詩云:“湖上風(fēng)光說靈隱,風(fēng)光獨在冷泉間。”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飛來峰龍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靈鷲塔,是杭州現(xiàn)僅存的明塔,用石塊砌成,六面七層,殊為罕見。全塔由下至上逐級收分,結(jié)構(gòu)樸實無華,別具一格。
位于靈隱飛來峰半山腰的翠微亭小巧玲瓏,亭旁山徑旋繞,掩映在蒼松古木之中,樸素而端莊。此亭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為悼念岳飛而建的。亭上有楹聯(lián)云:“路轉(zhuǎn)峰回藏古跡,亭空人往仰前賢?!比缃竦拇湮⑼な?924年時在原有亭址上重新修筑的。
在飛來峰諸洞穴及沿溪間的峭壁上,雕刻著從五代至宋、元時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巖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公元951年所造。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藝術(shù)的珍貴歷史遺產(chǎn)。
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精致的作品。南宋大肚彌勒像是飛來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國現(xiàn)有最早的大肚彌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開、“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游客競相攝影留念。
飛來峰喇嘛教造像,現(xiàn)存元代漢、藏式造像約100多尊,雕刻精細(xì),容相清秀,體態(tài)窈窕,且保存較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盧遮那和文殊、普賢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龕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側(cè)有一塊宋代高浮雕造像。
1993年,飛來峰景區(qū)又開辟了一處名為中華石窟藝術(shù)集萃園景點。集萃園借飛來峰山林之勢,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勢賦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安岳臥佛、甘肅麥積山石窟、山西云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園全長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個年代的佛像近萬尊。飛來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貴,彌補了我國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藝術(shù)的空缺。
1、火車到杭州城站火車站,然后坐7路至靈隱,票價2元。7路各??空荆撼钦净疖囌?杭州火車站)—市三醫(yī)院—柴垛橋—飲馬井巷—勝利劇院—小車橋—少年宮—葛嶺—新新飯店—岳墳—植物園(玉泉)—洪春橋_九里松_石蓮?fù)ぁ`隱。
2、市內(nèi)有公車:7、278、324、407、公交數(shù)字旅游1號線、龍翔橋至靈隱專線至靈隱下車。
7:30—17:00(周一至周日,全年)
靈隱寺景區(qū)內(nèi)有3元電瓶車可以游覽景區(qū),路線為下天竺——天竺香市——中天竺——法云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