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張三郎》又名《活捉三郎》。宋代時期故事,海州宮調(diào)牌子曲曲目。據(jù)民間傳說改編,作者無考。民國年間灌云縣板浦牌子曲玩友趙廣江傳譜,新浦牌子曲玩友卜宣聲、劉長蘭演唱。
宋徽宗年間,沛縣洪澇成災(zāi),閻惜姣舉家被迫流落鄆州。為殯葬父親,惜姣頭插草標(biāo),自賣自身。宋江路過,贈銀百兩,讓惜姣料理喪事。閻母為報(bào)恩典,將惜姣許配宋江?;楹蟛痪?,惜姣便與宋江之徒、張文遠(yuǎn)(三郎)私通。宋江得知后,殺閻惜姣泄憤。閻死后陰魂不散,日夜思念情人。某夜,惜姣索取三郎魂靈,以償昔日夙愿。
全曲唱詞約二百句。唱詞通俗,運(yùn)用了第三人稱及倒敘手法,通過閻惜姣對生前往事的回憶,將故事情節(jié)步步展開。劉長蘭演唱時口勁嚴(yán)緊,字韻準(zhǔn)確,根據(jù)自己的嗓音條件,常用沙音,講究頓挫,自成一家。此曲目一直在新浦及灌云縣板浦小曲玩友中傳唱。
見《水滸記》傳奇。京劇有《借茶活捉》,昆腔、徽劇、滇劇、漢劇、川劇、柱劇、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均有《活捉三郎》,但形象有恐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