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在清明節(jié)時觸景生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詩中運用了很多對比,首聯(lián)是“桃李歡笑”對“墳墓生愁”;頷聯(lián)是“動物蟄伏”對“草木生長”;頸聯(lián)是“無恥的乞食人”對比“忠貞的隱士”,對比鮮明,引發(fā)人的思考;尾聯(lián)詩人抒發(fā)感慨,無論是賢者還是愚人,最后都是黃土蓋身。詩人將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與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命運進行對照,表現(xiàn)出了消極虛無的思想,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慨嘆和對社會不平的憤激。
清明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①,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②,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③,士甘焚死不公侯④。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⑤。
①桃李笑:用擬人手法形容盛開的桃、李花。
②“雷驚”句:意思是清明早已過了驚蟄的節(jié)氣?萬物正欣欣向榮。蟄(zhé):動物冬眠。
③“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則寓言。說齊國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掃墓者乞討祭祀后留下的酒飯。回家后卻向妻妾夸耀是別人請自己吃飯。這是一個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時介子推寧愿被燒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āo):雜草。丘,指墳墓。
清明佳節(jié)時分,桃紅李白,竟相綻放,猶如笑臉。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凄涼。
春雷滾滾,驚醒了冬眠中的龍蛇百蟲,及時的春雨滋潤著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絕做官而被大火燒死。
他們是貧賤愚蠢還是賢能清廉,至今又有誰知道呢?現(xiàn)在留下來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黃庭堅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黨爭”時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變法時,強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從而形成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新派”和反對新政的“舊派”。舊派也被稱為“元祐黨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蘇軾、司馬光等人。黃庭堅因與蘇軾交好,也略受牽連。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祖上遷家分寧(今江西修水),遂為分寧人。治平進士,授葉縣尉。歷任國子監(jiān)教授、秘書郎,曾為《神宗實錄》檢討官,編修《神宗實錄》,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渡褡趯嶄洝烦?,擢為起居舍人。哲宗親政,多次被貶,最后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卒于貶所,私謚文節(jié)先生?!端问贰酚袀鳌S乳L于詩,與蘇軾并稱“蘇黃”。與張耒、秦觀、晁補之并稱“蘇門四學士”。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藝術上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工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
這是一首借清明抒發(fā)感慨的詩作。
首聯(lián)描寫清明之時兩幅不同的畫面。“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百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常見的桃花李花更是綻開花苞,盛開于春風之中,似有歡笑之意?!耙疤锘内V簧畹?,清明也正是人們上墳祭祖的日子,走到墳場,只見荒冢累累,心中自然會生出許多凄涼;況值祭祀時候,難免憶及長眠之先人,又要產生悲哀,這就是“只生愁”的含義。畫面雖不相同,但描寫的準確、手法的使用則是一致的。桃李無所謂“笑”,荒冢也不能“生愁”,這只是賦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情緒,就是所謂擬人化。
頷聯(lián)描寫清明時節(jié)生物的活躍情景?!袄左@天地龍蛇蟄”,寫的是動物的活動。春雷震響,天地驚動,動物于冬眠中被驚醒,雷聲告知它們春天已經到來,于是它們便紛紛走出蟄居之處,活躍于春的氣氛之中?!坝曜憬荚菽救帷?,寫的是植物的生長。春雨貴如油,是說春雨能像乳汁一樣,讓草木迅速生長。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發(fā)柔嫩了。
以上兩聯(lián)寫了桃李、荒冢、龍蛇、草木。頸聯(lián)專寫人,人在清明時的活動也是各不相同的?!叭似蚣烙囹溒捩?,通過齊人于璠間乞食這一典故寫了愚人的行為?!笆扛史偎啦还睢?,乃是通過介子推的故事表現(xiàn)了賢人的氣節(jié)。這兩個典故放在清明節(jié)的具體環(huán)境中,其意義都已超出本身的范圍。
于是作者在最后的尾聯(lián)中就有了賢愚不分的慨嘆、蓬蒿滿眼之感觸。他是因清明時節(jié)的這些現(xiàn)象,而得出了人生不論賢愚都要一律歸于荒冢這樣一個虛無的結論,這與他在貶謫生活中的消極思想是一致的。
這首詩的景物的描寫、感情的抒發(fā),無不得力于對比。不但桃花與荒冢有對比、齊人與介子推有賢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與人生的無味黯淡也是一組鮮明的對比。
當代學者王星:這首詩最顯著的特色是對比和用典。前兩聯(lián)和后兩聯(lián)形成生死大對比。前兩聯(lián)中第一聯(lián)寫景中暗含生死小對比,第二聯(lián)寫景中陽剛和陰柔既有小對比,又相輔相成。后兩聯(lián)中,第三聯(lián)兩種人格直接尖銳對沖,尾聯(lián)引出的也是賢與愚的對立思考。全詩用典貼切、自然、深刻,毫無江西詩派末流的弊病,讓人感慨中華語言文字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