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研究》創(chuàng)辦于1955年,是綜合性經濟理論類期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本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推動與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為己任,立足中國現(xiàn)實,堅持學術性、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和前沿性,致力于發(fā)表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yè)中重大現(xiàn)實問題的高水平理論研究類文章,忠實地為經濟理論學習與研究者、經濟政策決定與執(zhí)行者以及社會各界朋友服務,為構建中國特色經濟學而努力。
近十多年來,《經濟研究》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fā)展的新趨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新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密切關注現(xiàn)代經濟學的新的研究成果,強調對我國重大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研究,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多年多次獲得各種獎項。
1998年,《經濟研究》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1999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期刊”;2000年獲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獎”和首屆“國家期刊獎”兩項大獎(唯一入選的經濟理論期刊);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期刊一等獎”和第二屆“國家期刊獎”;2009年被中國期刊協(xié)會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唯一入選的經濟理論期刊);2010年,本刊門戶網站被評為“全國出版業(yè)網站百強”;2012年成為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資助的學術期刊;2012—2020年,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連續(xù)九年評為當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并在所有被評的中文期刊中連續(xù)位列前茅;連續(xù)三次(2013年、2015年、2017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為“百強社科期刊”;2016年9月,被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組委會評為“2016期刊數(shù)字影響力100強”(學術類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推出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中,《經濟研究》繼續(xù)被評為經濟學科僅有的“頂級”期刊?!吨袊鴮W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20版)顯示:2019年,《經濟研究》的影響力指數(shù)(CI)為1414.214,學科排名居于首位;同時,《經濟研究》的兩年復合影響因子和兩年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分別為15.063和10.699(他引影響因子分別為14.728和10.364),五年復合影響因子和五年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分別為20.354和12.316(他引影響因子分別為19.970和11.932),歷年文獻總被引頻次為59093。
1955年,《經濟研究》創(chuàng)辦。
199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
1999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期刊”。
2000年,作為唯一入選的經濟理論期刊獲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獎”和首屆“國家期刊獎”。
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期刊一等獎”和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2002第1期開始,《經濟研究》發(fā)表的全部論文都附有相應的英文提要和關鍵詞。
2009年,作為唯一入選的經濟理論期刊被中國期刊協(xié)會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
2010年,《經濟研究》門戶網站被評為“全國出版業(yè)網站百強”。
2010年8月1日開始,實行投稿查詢密碼制度,未注明查詢密碼的稿件將不予登記。
2012—2015年,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連續(xù)四年評為當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并在所有被評的中文期刊中位列首位。
2013年度、2015年度,在第一屆、第三屆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所發(fā)布的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的“全國百強報刊”中,被推薦為“百強社科期刊”。
2014年11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推出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中,《經濟研究》被評為經濟學科僅有的“頂級”期刊;總得分為115.015分,在所報告的全部546種專業(yè)期刊中位列首位,在所報告的全部733種期刊中位居第二位。
2016年3月,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百強報刊”。
科研平臺
據(jù)2016年10月《經濟研究》的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宏觀經濟學研究室、微觀經濟學研究室、政治經濟學研究室/《資本論》研究室、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室、中國現(xiàn)代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經濟史研究室、當代西方經濟理論研究室、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發(fā)展經濟學研究室)等8個研究室;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欠發(fā)達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契約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等5個院級研究中心;擁有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國社會主義經濟規(guī)律系統(tǒng)研究會、中國比較經濟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國城市發(fā)展研究會等7個學會。
據(jù)2016年10月《經濟研究》的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圖書館共有藏書70余萬冊,其中中文圖書54萬冊(包括古籍、地方志6500種,19000余函,14萬余冊)。外文圖書15萬冊。中外文報刊5000種。館藏圖書在學科結構上以經濟學為主,同時還收集了相關學科如哲學、政治、法律、歷史等書刊資料。1995年起,圖書館成為全院經濟學科研究的中心圖書館。
據(jù)2016年10月《經濟研究》的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設在經濟研究所,擁有授權理論經濟學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5個,專業(yè)為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擁有授權應用經濟學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yè)為國民經濟學。
2008年11月,《經濟研究》接到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A)的正式通知,在其全球經濟學期刊網(EconLit)上,《經濟研究》列入其中。
《經濟研究》是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含擴展版)(2014-2015)、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據(jù)2016年中國知網顯示,《經濟研究》出版文獻量為7586篇。
在2005年和2006年,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評選結果中,《經濟研究》有5篇論文獲得論文獎。
據(jù)2016年10月經濟研究編輯部官網顯示,《經濟研究》在第15屆(2012年度)、第16屆(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獎”中各有一篇文章獲獎。
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2008》,以及2008年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統(tǒng)計結果中,《經濟研究》在經濟學、社會科學、各類期刊總排名的三大排名中,7項主要指標位居第一。其中包括:代表學術認同度的總被引頻次,從2007年的8247上升到10977;代表近兩年學術影響的影響因子,從2007年的7.37增長到8.62;代表中期學術影響力的五年影響因子,從上年的7.46上升到8.78;代表期刊的社會認同度的他引總引比為0.97;代表學術影響范圍的被引期刊數(shù),從上年的997種上升到1126種;代表學術界需求的網絡即年下載率,從2007年124.1上升到307.4;代表綜合學術影響的新建立指標即H指數(shù)達68。
據(jù)2016年中國知網顯示,《經濟研究》總下載量8888366次、總被引量483772次、復合影響因子5.695、綜合影響因子4.293。
《經濟研究》標識為花瓣狀的線條組成的圖案。
《經濟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學術性、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和前沿性特點,立足中國現(xiàn)實,面向世界經濟理論研究前沿,發(fā)表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和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具有原創(chuàng)性意義的高水平的理論文章,為經濟理論研究人員、各級經濟決策者、實際工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和理論宣傳部門的廣大干部、各高等院校和財經類中專學校師生、各類企業(yè)的負責人和一切有志于研討經濟理論的各級人士以及關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各界朋友服務。
(按姓氏筆畫為序)
顧問: 劉國光 劉樹成 吳太昌 張卓元 趙人偉 裴長洪
委員:
萬廣華(澳大利亞) 馬建堂 王國剛 厲以寧 田國強(美國)
白重恩 江小涓 劉 偉 劉 鶴 朱恒鵬 吳衛(wèi)星
吳聯(lián)生 吳敬璉 李 平 李 揚 李 實 李劍閣
李 濤 張車偉 張 軍 張 宇 張宇燕 張曉晶
陳雨露 陳彥斌 陳錫文 佟家棟 何德旭 范從來
林毅夫 胡樂明 洪永淼 姚樹潔(英國) 郭慶旺
郭樹清 高培勇 錢穎一 龔六堂 黃群慧 謝 平
謝伏瞻 蔡 昉 樊 綱 潘家華 魏后凱
主編:黃群慧
副主編:朱恒鵬 胡樂明
編輯部主任:金成武
編輯部副主任:倪紅福 謝謙
編輯部成員:王利娜 陳小亮 劉瑩 王紅梅 曹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