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袁氏別業(yè)⑴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⑵。
莫謾⑶愁沽酒,囊⑷中自有錢。
詞句注釋
⑴別業(yè):本宅外另建的園林游戲處所,即別墅、別館。
⑵林泉:樹林和山泉。
⑶謾:原意是欺騙,這里指擔心。
⑷囊:口袋。
白話譯文
別墅主人和我沒有見過面,偶來坐坐賞那林木和石泉。
主人哪,不要發(fā)愁去買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錢。
自古就有酒徒脫衣沽酒的佳話,漢代司馬相如帶卓文君剛回成都時,沒錢買酒,脫下鶘鶴裘作價換酒。晉代元孚將皇帝頒賜近侍的冠飾金貂用來換酒,傳賀知章曾用金龜換酒與李白暢飲。為了痛快飲酒,賀知章還是囊中常備酒錢的,以免再出現(xiàn)金龜換酒的尷尬事發(fā)生。
有一次,賀知章出外游賞,見到袁氏別墅林秀宗清,盡管與袁氏不相識,他還是私自進去游覽賞玩,并說不用愁坐久了沒酒喝,我口袋里今天帶了錢。并為此寫下該詩。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圣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后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jiān),因而人稱“賀監(jiān)”。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唐天寶三年(744)告老還鄉(xiāng)為道士。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度圃姟反嬖娛攀?。
這首留題記游的即興之作,頗能表現(xiàn)詩人瀟灑坦蕩的性情。詩人并非專程訪友,只是隨性游春至此,因為風景優(yōu)美,雖然主人不相識,仍然停留下來,“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不是一個開朗、灑脫、好交友、好結客的人,是不會這樣行事的。
既然留下來了,對著周遭美景,不可枯坐,要飲酒賞春,詩人心里這樣想著,嘴上也就說了出來,“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爸魅四憧刹灰l(fā)愁、嘮叨說你沒錢買酒呀,我的荷包里自有錢。只要你能陪著我,咱們來痛快地喝上一杯,如何?”這真是心無城府,豪放、灑脫、大方。
擁有這樣的天真,這樣的豪爽,無怪乎老賀歸鄉(xiāng),最先迎上來的是一群兒童,“笑問客從何處來”。比起蘇軾“卻戴葛巾從杖履,直將和氣接兒童”(參寥《東坡先生挽詞》),別是一番景象。
這首詩是作者豁達性格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詩人與別墅主人素不相識,僅為林木泉石所吸引便來此游覽,從側面暗示出林園之可觀。接下來詩人自言自語,拂去主人對他的擔心,道出自己飲酒玩賞的雅興。詩人對別業(yè)不著一字,卻處處顯露別墅身影,于此之中,詩人自身形象也呼之欲出。詩歌寫得活潑清新,富于情趣。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是一個四明狂客。
明·徐用吾《唐詩分類繩尺》:專以實勝,直削六朝浮華。
明·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善謔。此篇用意,因人而生,而后篇(按指楊炯《夜送趙縱》)用意,因地而生。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景明曰:逸興俱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說唐詩》:此詩純寫自己胸襟。“自有”二字似乎矜,而不知此是深知喜幸之辭。蓋胸襟高灑人囊中何必有錢?今既有錢,自覺無求于世,口中不免作滿溢語。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閑適之情,可消俗慮;瀟灑之致,可滌煩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