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信宜市八仙觀,位于大仁山,信奉正一教派,受傳者要學會各種齋醮、念經(jīng)、書寫咒符和喃鬼(驅(qū)鬼)收妖等基本功,是粵西的最大道教觀院。八仙觀由八仙館、三清殿、關帝廟、大仁廟等道教建筑組成,經(jīng)政府登記的道教合法場所,是信宜市道教協(xié)會駐地。
大仁山古稱云岫山,險峻雄偉,高矗天際。山上有百道泉水從煙靄中飛舞而出,下流成澗。清澈透亮,四時不竭。
宋代曹國舅,因其弟每不法殺人,深以為恥。遂隱跡山巖,精思玄理。野服葛巾,經(jīng)旬不食。后得鐘離權、呂洞賓度化,曹國舅到勾漏洞葛仙煉丹處求來金丹修煉。時呂洞賓騎獅,何仙姑騎鷹,鐵拐李雙腳踩龜和蛇,而曹國舅只能騎馬,因曹國舅的凡馬趕不了腳程,從勾漏洞求得金丹后,只好選擇近處的大山修煉,看到云岫山煙靄飛瀉,如人間仙境,仙人們便在此處停下了腳步,進山修真。
曹國舅得道后,仙人帶來那些物件都留在山中,成為馬鞍嶺、獅山、雁鷹石、龜山、蛇山、金雞窿、崖鷹鼻、二座嶺、進寶嶺、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腳印、小瑤池、何仙姑井等。因此,當?shù)厝擞址Q此山為仙人嶺,并建八仙廟以祀奉。
大仁山野生藥材豐富,到處生長著當歸、荊芥、銀花、金錢草、細辛等藥材。傳說大仁山上的豆是何仙姑撒下的種子,可治水痘,清熱解毒。又傳說,清順治年間,凡登山喝了仙人泉水的,都免于當時盛行的鼠疫。
信宜市八仙觀位于東鎮(zhèn)北邏村大仁山上,大仁山又名云岫山,位于廣東省信宜市東鎮(zhèn)鎮(zhèn)與池洞鎮(zhèn)接壤處,海拔720米,山勢險峻雄偉,山上林木陰森,芳草碧綠,山頂云遮霧罩,有泉水百道,從煙靄中飛瀉而出,下流成澗,泉水清冽,四季不竭,有宋代修筑的云岫堡,明清兩代修建的八仙廟,仲大人廟、石龍廟等。幽靜絕寰。
相傳古時有個叫仲大仁官員在信宜任職,他愛民如子,治世有方,庶民安居樂業(yè),百姓敬恭仲大人威名。后來當?shù)噩幟裢练吮﹣y,仲大仁領兵難以抵抗,退上云岫山堅守,最后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后來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并把云岫山改稱大仁山。山因此而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連而成,極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