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觀山上,觀山東臨鑒江,南對南宮嶺,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明代以來,這里先后建起了觀山寺、玉泉寺、呂仙殿、潘仙殿、報德祠等寺廟建筑群。民國期間,又開辟了中山公園,建有中山亭、若虛亭、茂植亭、詠風亭、襟江亭、曠怡亭和斷碑亭等建筑,使觀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些建筑群體的各個不同地方,分別樹有各種碑記,其中有詩碑、記事碑、記功碑、捐題碑以及各個名家題詞手跡碑記等。在山上的斷崖處,還有摩崖石刻,這些建筑群體和石刻群體,結構有序,典雅大方,頗有風韻。
觀山寺群中,特色的要數(shù)觀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歷遭嚴重破壞。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呂祖殿、潘仙殿、報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壞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
觀山寺群是以道教為主體的宗教群體建筑。在中國歷史上,林林總總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名目繁多,結構復雜。代表著相應宗教信仰的宗教建筑也遍布各地,其中佛教和道教尤為突出。觀山寺群是屬于道教的群體建筑。包括潘仙殿、觀山寺、玉泉寺等。
觀山是潘茂名飛升處,一名仙山,又名升真崗,山高40余米,獨秀江畔,林木蔥蘢,鳥語花香。明知府孔鏞游觀山感慨萬千,詠七絕一首:“偶來山上覓靈蹤,路入瓊花夾翠松。琳館也隨兵燹廢,獨留仙高峰。”“玉泉寺”原名“玉泉庵”,為兩進院落式布局,正殿開始為奉祀明、清時期高州府和茂名縣一些名宦而建,后為紀念潘茂名而增建前殿,稱玉泉寺。建筑均為硬山頂,面寬3間,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架梁結構,通進深21.7米,通面寬12米,總面積約260平方米,寺現(xiàn)保存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