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yōu)良?,F有科教城、西太湖兩個校區(qū)。截至2023年2月,學校有在校生總數為2717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191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609人(含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12人),留學生648人。
學校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學科特色較為鮮明,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醫(yī)學、農學、教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F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擁有省優(yōu)勢學科2個、省“十四五”重點學科8個,化學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3‰,材料科學、工程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4‰。在2022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10個學科上榜。
學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健全,培養(yǎng)質量不斷提高?,F有本科招生專業(yè)67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yè)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19個、教育部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yè)12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規(guī)劃教材9部;獲批國家級現代產業(yè)學院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個、國家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院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學校是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蘇省首批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教育中心。
常州大學始建于1978年,前身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
1979年5月26日,江蘇省革委會批復省化工局、無錫、常州市革委會建立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并將常州分院并入無錫分院,校址設在無錫馬山。合并后的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實行省、市雙重領導,以省管為主的領導體制,學制四年。
1980年12月1日,經與常州市領導協商,并征得無錫市領導、省計委同意,擬將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遷至常州市辦學;12月2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將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遷址常州辦學,并改名為“江蘇化工學院”。
1992年8月4日,經國家教委同意江蘇化工學院改變現行領導體制,實行以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領導,以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并改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
2000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1年,江蘇省商業(yè)技工學校并入江蘇石油化工學院。
2002年11月13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fā)文通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并報教育部批準,決定將江蘇石油化工學院更名為江蘇工業(yè)學院。
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yōu)秀”。
2010年4月10日,經省人民政府研究并報教育部批準,決定將江蘇工業(yè)學院更名為常州大學。
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功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
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yǎng)項目。
2017年1月,入選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20年10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11月,成為江蘇省教育廳與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1年9月9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常州大學創(chuàng)新聯合體成立揭牌。9月28日,被確定為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12月,入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現代產業(yè)學院公示名單。
2022年2月,常州大學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獎(單位)”。4月,首批入選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培育建設單位。
2022年11月,常州大學非訴訟研究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網,數據截止至2023年7月,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