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寺,居古柴桑──九江縣縣城,依廬山,傍長江,與凈土宗法祥地東林寺相接,與東晉田園詩鼻祖陶淵明祠毗鄰,水、陸、空交通便利,乃都市圣境。無量壽寺,原名定名寺,據(jù)清同治十一年修《德化縣志》記載,該寺始建于東晉西元四一二年,乃凈土宗慧遠祖師開創(chuàng)。
無量壽寺有常住僧人20名。在常福法師的主持下,制定了寺院叢林制度、常住財會制度,完善了執(zhí)事、共住、念佛堂等規(guī)約,各項管理有章可循,弘法護法活動如火如荼,游人香客絡繹不絕。
無量壽寺凈土宗四眾道場(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無量壽寺座落在風景如畫、秀麗巍峨的廬山西北麓,此地群山拱翠,松竹掩映,塘開明鏡,曲徑通幽;道場列為江西省對外開放重點寺院,也是九江縣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
無量壽寺原名定明寺,亦稱定名寺,是蓮宗初祖東晉慧遠大師開創(chuàng)的道場,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據(jù)九江《嘉靖府志》、《九江縣志》和《江西佛教史》等文獻記載:定明寺原址在甘泉鄉(xiāng),即今九江縣黃老門鄉(xiāng)青崗村,東晉太元間慧遠大師開創(chuàng),因年代久遠,屢有毀圮。元至正初僧定乘復興,壬辰(公元1352年)兵火毀,明宣德年間僧慧湛、成化年間僧性瓊相繼再造,清順治初僧容谷重建。民國寺占地約4畝,寺宇一進兩重,殿堂佛像遠勝前朝,信眾絡繹,香火頗旺。建國后,定明寺因歷史原因逐漸衰落。改革開放,圣教重興。公元1999年,在黨的宗教政策指引下,經(jīng)九江縣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恢復定明寺凈土道場,廣大信眾前往東林,誠請東林寺監(jiān)院釋常福法師來寺住持,法師慨嘆原址地理所限,遂將寺遷至九江縣沙河鎮(zhèn)淵明公園后山,改定明寺為無量壽寺,以期契合凈宗本意。
建寺之初,規(guī)劃已出,2000年4月念佛堂動工,相繼2004年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2007年天王殿竣工,至今十年,無量壽寺已建成包括山門、蓮池、鐘鼓樓、地藏殿、觀音殿、念佛堂、祖師殿、齋堂、講經(jīng)堂、般舟堂、圖書館、僧寮和居士樓等初具規(guī)模的十方叢林,巍峨莊嚴的千人念佛堂也將于2010年10月奠基動工。
無量壽寺現(xiàn)住僧眾30余人。是四眾念佛道場,是修行的地方,是有目共睹的,一天五支香念佛,初一十五誦戒,常福法師每天開示凈土法要,男女四眾,無有混住現(xiàn)象,都有界線,是分開安單,出家眾,在家眾,分別安排,每半月講戒,誦戒,如律如法,條路清晰,每年夏日三月誦華嚴經(jīng),冬季三個佛七。上殿過堂如律如法的進行佛教傳統(tǒng)法事,嚴守佛教清規(guī)戒律,無量壽寺是凈土道場,四眾都可以來常住念佛修行。住持常福法師少年即于東林寺出家,從侍奉果一上人身邊做侍者,直到擔任東林寺監(jiān)院,在東林寺十年的精進修行中八年夜不倒單。但總嘆生死大事未了,96年遂決定離開東林,十方參學。常福法師一直誠信凈土,勤念彌陀,持奉凈土宗的根本經(jīng)典三經(jīng)一論,即《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和《往生論》。為了宣揚三經(jīng)一論,弘揚凈土宗思想,更為不負廣大檀越鼎力護持及出資出力相助,藉此種種因緣,故重建定明寺,更名為無量壽寺。常福法師以重興凈土道場為己任,繼承慧遠大師之遺風,再結蓮社,倡導五時念佛,廣弘凈土法門,導引廣大信眾,皈心極樂。合寺大眾堅持以戒為師,秉承祖師清規(guī),制定和完善了寺院的各項規(guī)約,形成了學修一體、解行相應的六和道場。
又稱講堂。這是佛教寺院中宣講佛法皈依集會的地方,建筑面積600平方米,2000年二月十九觀音菩薩圣誕日奠基,一年后竣工交付使用。此建筑為四面起坡的歇山式樓房,九根紅漆立柱,框架結構,屋檐四角翹起,硫琉瓦蓋頂,瓷磚地面,上下兩層,共18間。其中下層,一間為西方三圣殿,面積100平方米;一間為念佛堂,供名僧大德宣講佛法。設置蒲臺100余個,一次可容150人念佛打坐;一間為法物流通處50平方米。上層一間善財廳,一進三門,面積50平方米,住持的起居室暫置此殿;其余數(shù)為香客住宿處。造價16萬余元。
是寺內(nèi)的主體建筑,高17米,寬20米,進深24米,建筑面積480平方米,高大雄偉,氣勢非凡,金碧輝煌,站立殿前便可看到大殿正門檐間有“大雄寶殿”四個金色大字,為中國佛協(xié)趙樸初會長于大殿落成時所書。大雄寶殿主體造價35萬余元。
這是僧侶學習和居住的場所。2003年8月15日奠基,2004年上半年竣工,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寮房坐南向北,中間隔一廣場,與對面的念佛堂除建筑面積、房間使用不一樣外,其余從建筑模式到建筑結構、材料、間數(shù)和立柱都與念佛堂一模一樣,互相呼應,相得益彰。寮房的18間房間中,主要用于僧侶生活起居外,其中有一間200平方米用于做齋堂,備有固定的清潔衛(wèi)生餐桌餐具,一次可以容納150人用齋;有一間100平方米用于做客堂。九江縣佛協(xié)已于2003年冬成立,此房是既做客堂,也暫作縣佛協(xié)辦公用房。此外,還有一間50平方米,已作了佛學講堂的安排。整體造價為17萬元。
鐘樓、鼓樓。各分三層建筑,南北相向,建筑面積為200平方米。鐘樓第一層外間為地藏殿,里三間為云水寮,第二層為尊客寮,第三層為鐘樓。鼓樓建筑結構與鐘樓一模一樣,第一層作為法物流通處,第二層為僧寮,第三層為鼓樓。
大殿佛像。大殿坐東朝西,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身高4米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兩側立有各身高3米的迦葉、阿難兩位弟子像;大佛背后塑造一尊身高4米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像,兩側站有身高各2.5米的善財、龍女二像;大殿后墻前供奉騎獅的文殊菩薩像和騎象的普賢菩薩像;大殿兩邊供奉各身高1.6米的十八羅漢的造像。整堂佛像構思奇特,栩栩如生;生動傳神,熠熠生輝,堪稱當代塑造精品。
念佛堂佛像。念佛殿正中置一木雕蓮花座,上站著姿態(tài)各異的三尊木雕西方三圣,身高各2.4米,全部裝金,尊尊體態(tài)豐潤,衣紋線條流暢,雕刻細致,表情肅穆莊嚴。善財廳玉佛像。廳內(nèi)供奉著一尊身高1米的釋迦玉佛像,為白玉精雕細琢而成,質(zhì)感真切,比例均稱,晶瑩透剔,呈顯出安詳寧靜,仁厚慈愛的神態(tài),不愧為當代供奉的玉佛珍品,被大家稱作“鎮(zhèn)寺之寶”,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鐘樓下地藏王菩薩和天王殿彌勒佛,玉佛像兩尊各身高2米,全寺共有玉佛像三尊。分別為南昌市陳紀貞、李桂芳等居士于2000年冬所奉贈,殊為不易,功德無量。
至九江縣沙河站下車,乘1路公交至淘淵明紀念館路口,步行一公里(十分鐘)即可到達;
至九江站下車,包車半小時即到。
至廬山站下車,乘1路公交至淘淵明紀念館路口,步行一公里(十分鐘)即可到達;在火車站包車十分鐘即到。
至九江站下車,包車半小時即到。
高速下九江縣/沙河出口后,進入廬山東路,直行后進入廬山西路,行至十字路口右轉進入紫桑北路,直行至中華賢母園大門。繞園內(nèi)行車道直行下出口后即可到達。
無量壽寺座落在風景如畫、秀麗巍峨的廬山西南麓,九江縣城沙河鎮(zhèn)東北偶陶淵明紀念館傍,距京九鐵路廬山站2公里,東、西二林寺3公里,九江市區(qū)15公里,交通便捷,環(huán)境優(yōu)美。不高的桂家山環(huán)抱寺院,塘開明鏡,松竹翠綠,山色空蒙,曲徑通幽。是九江縣政府宗教部門批準建設的宗教活動場所和對外開放的重點寺院,也是九江縣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
無量壽寺位于廬山西麓,淵明故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之處。2000年,常福法師應九江縣眾信士之禮請,駐錫于此,不辭辛苦,披星戴月,斬荊除棘,興建梵宇,歷經(jīng)十余載,而成規(guī)模。
1998年,常福法師在政府和廣大信眾邀請下恢復重建定名寺,因舊址荒廢,法師帶領大眾在舊址附近重新選址。
1999年春,在珠海鄭艷玲等居士、九江縣呂菊桂等居士強力推動下,尋找到廬山北麓沿東林山脈而下一塊二龍戲珠之寶地。其夜,法師得一奇夢,空中飛龍盤旋,異相無比殊勝,遂定于此重建寶寺,并更名為無量壽寺。
2000年5月9日,無量壽寺奠基動工,在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熱心幫助下,邀請到上一下誠大和尚前來參加奠基法會,主持奠基儀式。
2000年十月,念佛堂與僧寮綜合樓落成,上下兩層,600平方,資金全部由信眾發(fā)心籌集。自此,安僧念佛,廣開念佛大門,四方信眾紛迭而至。法師帶領大眾聞法念佛,傳授菩薩戒,全宣佛力,力弘凈土。信眾日盛,檀越紛紛主動發(fā)心,籌建大雄寶殿。
2000年12月12日,無量壽寺傳授第一屆在家菩薩戒,自此以后,每年兩屆成為慣例。
2001年10月5日,無量壽寺大雄寶殿奠基動工。
2002年6月23日,大雄寶殿上梁,工程由中國大冶仿古建筑公司設計建設,古風古樸,佛像由大冶設計師彭家興精心塑造。在來自四面八方的居士熱心推動下,大雄寶殿于2004年11月9日順利落成,并舉行佛像開光法會??h委、縣政府、縣政協(xié)和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省內(nèi)外各大寺院住持及5000多信眾前來參加落成典禮及開光法會。開光之際,廣東吳偉覺先生捐贈佛陀舍利永久供奉于無量壽寺。上傳下印大和尚賜墨“無量光壽”。
2003年10月,九江縣佛教協(xié)會成立,無量壽寺設為縣佛教協(xié)會會址,常福法師當選為佛教協(xié)會會長。
2005年元月,南昌陳紀珍居士出資迎請緬甸玉佛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來寺供養(yǎng);李桂芳居士出資迎請緬甸玉佛釋迦牟尼佛來寺供養(yǎng)。
2005年9月11日,深圳馮志明先生捐資天王殿,無量壽寺天王殿奠基,鐘鼓樓上梁。同年10月,吳忠平先生捐資修建寺前一條兩公里水泥公路。在11月,集齋堂、僧寮、客堂于一體的綜合樓竣工,掛起鐘板,制定叢林規(guī)約,僧眾開始晨鐘暮鼓的正規(guī)叢林生活。
2007年6月,天王殿落成,般舟堂動土并于同年11月落成。同年8月,修建蓮池,即放生池。9月,無量壽寺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寺院。同年底,山門破土動工,并于2008年6月建成。
2009年8月,祖師殿、圖書館、僧寮綜合樓奠基動工,2010年8月竣工。
2009年,廣東書法家協(xié)會秘書長莫各伯先生、廣州市書法家陳君鈺女士、阮東屏女士為無量壽寺獻墨書寫對聯(lián)。
2010年10月3日,千人念佛堂奠基動工,無量壽寺舉辦建寺十周年暨千人念佛堂奠基法會。
2011年10月2日,千人念佛堂落成,無量壽寺舉辦了千人念佛堂上梁慶典法會。
2014年10月2日,無量壽殿落成。諸山長老應邀參加了大殿落成法會。十方信眾云集無量壽寺,同沾法喜。戒成大和尚為無量壽寺臥佛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