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歷史
偃師商城博物館是中國一座集夏商研究、陳列、宣傳為主的歷史類專題性博物館,館址位于偃師市區(qū)西南隅,偃師商城遺址東100米處。館舍為殿堂居中,廊廡相連的仿古宮殿建筑群,于1987年落成并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展室面積2500平方米,展線長度470米,館藏文物兩萬余件(套)。館內(nèi)擁有科學的管理體系,豐富的陳列內(nèi)容,新穎的陳列形式,完善的服務設施和優(yōu)美的欣賞環(huán)境,堪稱“豫西明珠,華夏寶庫”。
館內(nèi)主要陳列展覽為“夏商王都文明展”,主要展出迄今為止我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早兩座都城遺址——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都西亳(偃師商城遺址)歷年來出土的文物,以使人們對這兩座都城的性質(zhì)、規(guī)模、城池、文化面貌以及在中國歷史、中國古都史、中國古都發(fā)展史和中國文化史中的地位有所了解,進一步弘揚華夏文明。
該館館藏文物近萬件,主要有:青銅器、玉器、象牙器、骨器、金銀器、漆器、陶器等。另外收藏碑碣造像、石刻墓志、綠松石微雕近千件,其中有西漢畫像石、漢甘陵相尚府君碑、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僤買地約束石券、北魏、北齊造像碑、造像龕等。
該館專題展覽有二里頭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出土的大批禮器和生活用具,如:省網(wǎng)紋青銅鼎、乳釘紋青銅爵、青銅斝、青銅兵器、大型七孔玉刀、 玉鉞、 玉璋、玉鏚和具有特色的陶鼎。陶斝、陶鬲等生活用具以及偃師商城出土的饕餮紋銅尊、龍紋銅鬲、銅戈、銅鏚、銅鑊,還有玉器、象牙器、陶器。該館復原了夏商二代城池宮殿模型,配有圖板、照片、文字說明。該館還舉辦有“歷代珍品”、“唐三彩”、“佛教藝術”、“中國歷代貨幣”等臨時展覽。
石刻藝術做為中國雕塑藝術中的一顆奇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偃師商城博物館的二期工程——石刻藝術長廊,展廳面積達1500平方米,這里薈萃了歷年來在偃師地區(qū)出土的歷代石刻,包括碑刻、造像、翁仲、墓志等200件(套),其中不乏有書法名碑、字體名碑、史料名碑等,諸如:東漢“侍廷里父老買田約束券”,道教“肥致碑”,蔡邕書丹的“熹平石經(jīng)”(殘塊),西晉“荀岳墓碑”, 北魏正光四年的“翟興祖造像碑”、唐顏真卿書“郭虛己墓志”等,彰顯了中國幾千年文學、歷史、藝術、科學、政治、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輝煌成就。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游局通報,偃師商城博物館3A級景區(qū)被降級。
建筑布局
偃師商城博物館是歷史類專題博物館。主體建筑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宮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廡相連,青磚青瓦。古樸典雅,院內(nèi)蒼松翠柏,繁華似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館址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展室面積1100平方米,1985年10月動工興建,1987年4月建成。主要陳列華夏文明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的都城“斟鄩”(偃師二里頭遺址)以及歷年來發(fā)掘出土的文物精華。其中,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早期青銅器、大型玉器、象牙器等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迄今為止最早青銅文化風采。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器、玉器、骨器等,分別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早商文化的倩影。
“夏商王都文明展”展廳面積1100平方米。該陳列在文物的選擇上以“夏都斟鄩”和“ 商都西亳”為單位,注重取成品、成套、成系列的珍貴文物316件,從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文化藝術、貿(mào)易、都市建設等不同領域和角度,依據(jù)歷史、考古研究,尤其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輔以貼切的說明牌和簡潔明快的文字介紹、考古知識、調(diào)動聲、光、像等形象表現(xiàn)形式(語音導覽器、電子觸摸屏等),全面、系統(tǒng)、如實形象的反映夏商兩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生活等社會狀況。陳展中的青銅禮器、玉器、陶石器、兵器、骨角器、微雕飾物、宮殿模型、城樣剖面模型、建筑構件遺跡等等,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與科學研究價值,而且多數(shù)為巧奪天工的國寶,充分展示了古都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東、西展室為臨時性展覽,基于七朝古都——偃師豐富的文物藏品,豐厚的考古研究成果,挑選精品文物呈現(xiàn)給廣大觀眾,從文物考古方面見證偃師走向現(xiàn)代化的輝煌歷程和豐功偉績。同時把握時代脈搏,舉辦具有用重要現(xiàn)實意義的大型展覽,以激起今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豪情。
展廳陳列
列為《夏商王都文明展覽》。展覽內(nèi)容為考古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兩座帝都遺址——“夏都斟鄩”(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商都西亳”(偃師商城遺址)歷年來的考古成果。
偃師商城博物館的文物珍品如: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象牙器等,不時也折射出夏商王都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藝術水平,對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肇始和城市的興起、城市的發(fā)展等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夏商王都文明展覽》以兩大都城出土遺物遺跡為本,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兩代王都的都市風貌、王權的建立、階級的分化,以及生產(chǎn)、生活水平和文字、文化的發(fā)達。依據(jù)考古研究、歷史知識,尤其是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輔以貼切的標題和簡練的文字說明,正確提示了遺物遺跡所反映的信息,全面地介紹了“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的歷史內(nèi)涵。
石器展廳
石器展廳《夏商王都文明展覽》所陳列的每一件展品,都向人們講述了一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眾多石戈和大型玉鉞,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一支保家衛(wèi)國的軍隊將士們使用的兵器和儀仗器具,是王權的象征。夏都斟鄩段陳列的二里頭一號宮殿模型,是成功地再現(xiàn)“華夏第一王宮”的嘗試,該模型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金鑾殿:主殿為茅茨土,四阿重屋,周圍廊廡相連,殿堂前有寬敞的庭院,所有建筑均建于夯土臺基之上,它既解決了地穴式建筑的陰暗潮濕問題,又顯示出王權至高無上的威嚴,其建筑風格為之后的歷代皇家建筑所沿襲,頗具泱泱大國之風范;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大批青銅器,尤其是青銅容器的出現(xiàn),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藝術品。其上閃爍著的綠色光澤,同樣向人們訴說著,此時的中國,已經(jīng)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新紀元——青銅器時代。青銅文化的飛躍發(fā)展,是華夏民族首先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展出的玉器群中,絕大部分為禮器,值得注視的有綠松石鑲嵌的獸面銅牌,是中國最早的銅嵌玉工藝,美輪美奐、精湛無比;夏代的微型雕塑——綠松石臥羊,直徑不足1厘米,形象生動、技藝高超,所有這些都在向人們展示著“華夏第一帝都”的氣派。
唐工碑商城西亳出土的文物更是國寶匯粹、精品累累。特別是規(guī)模宏大的都市建筑和都市規(guī)劃模型的展出,使觀眾對商朝國都雄姿嘆為觀止。王宮、府庫、兵營和市井的設置,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城”與“市”完善結合的“城市”的出現(xiàn)。中國幾千年來都市建筑的布局特征,如“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引水造景的皇家御苑”等等都首見于此。西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城,直至明清北京城以及北京故宮的建筑與此相比如出一轍。商初帝都軍事防御體系,如小城的城墻和高大寬厚的大城墻,以及環(huán)城四周的護城壕等,雖歷經(jīng)3000余年的風雨剝蝕,但保存完好,充分反映了中國文明史上最早的夏商文化的倩影和風姿。
參觀信息
偃師商城博物館交通:
在洛陽坐至偃師的長途車,到偃師博物館下車即到。
特別提醒
洛陽寬寬的街道、交錯的水系、樸實的民風。洛陽玩交通很方便,公交車可以搭載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交通系統(tǒng)極為發(fā)達。而且你還可以選擇打的或打摩的,都不貴。
一般來說,每到洛陽牡丹花開的時候,城里的酒店住宿價格飛漲,普通三星級酒店的價格也漲到四百元以上,并且還可能會是人滿為患;而景點門票、航班票價、旅游車票的價格也相應水漲船高。因此,在牡丹節(jié)時期來到洛陽,雖然可以觀賞到雍容華貴的牡丹花,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荷包是否承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