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團紅棗”特征明顯,外在感觀特性主要為:果實中等,長圓錐形;果皮薄、紫紅色(橙紅色);果肉厚、淡紅色,果肉致密、較脆,汁液中等多;核小、味甜;干棗有彈性,受壓后能復(fù)原,耐貯運。內(nèi)在品質(zhì)指標:經(jīng)測定每100g產(chǎn)品中總糖63.2g,碳水化合物73.9g,蛋白質(zhì)2.1g,vc13.8mg,另外四十八團紅棗還含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中每100g產(chǎn)品中三萜類化合物42mg,環(huán)磷酸腺苷(CAMP)23.8㎎,蘆丁1.6㎎,而三萜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抑癌、抗過敏作用;環(huán)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zhì),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yǎng),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四十八團紅棗”主要分布在師市四十八團、四十五團和四十六團境內(nèi)。
地域范圍
第三師四十八團紅棗產(chǎn)區(qū)位于喀什地區(qū)巴楚縣境內(nèi),地處葉爾羌河和澤依達里亞河之間,屬于葉爾羌河下游洪積平原地區(qū)。東與奇特林場相接,西與色力布亞的英蔓里相鄰,南至葉河與麥蓋提林場相望,北至澤河。地理坐標,東經(jīng)78°07′-78°21′,北緯39°22′-39°30′;東經(jīng)77°52′00″-78°09′30″,北緯38°03′30″-39°18′01″;東經(jīng)77°38′-77°53′,北緯38°40′-38°53′。地域保護范圍: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第三師四十八團、四十五團、四十六團,紅棗種植面積3333.3公頃,年產(chǎn)干棗2.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