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特點
太谷縣位于黃土高原,獨特的日照、水肥、溫差條件適合壺瓶棗和其它棗樹的生長、結實。成熟的壺瓶棗,顏色深紅,單果平均重20g,大果50g以上,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美稱。壺瓶棗營養(yǎng)豐富,每百克鮮果肉中含糖30-50g,蛋白質3.3g,鈣41mg,磷23mg,鐵0.5mg,含有各種有機酸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達380-600mg,居百果之首。壺瓶棗制干后,肉質細膩,久貯不干,制干率57.2%,干棗含糖量71.4%。壺瓶棗還是一種滋補佳品,中醫(yī)認為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生津液,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及解毒等功效,在產區(qū)有“每日三顆壺瓶棗,身體強健不服老”的說法。
主要品種
太谷縣位于晉中盆地東緣,人工種棗起始久遠,品種繁多,相傳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人種棗。太谷縣境內的棗樹經過多年的更新、嫁接,逐漸改種為“壺瓶棗”。壺瓶棗樹的優(yōu)點是樹冠大、產量高、壽命長,平均每株單產50公斤以上?!霸鷹棥笨稍诨钠碌剀ㄕ业剿嫩欅E,這種棗生長呈灌叢狀,果實較小,形狀多有千秋。栽培棗樹常見于房前屋后,地邊地塄,其品種有鄉(xiāng)土品種和引進品種兩類:鄉(xiāng)土品種主要有壺瓶棗、郎棗、牙棗、壺瓶酸、黑葉子棗、團棗、葫蘆棗、蜜棗、雞心蜜棗等,以壺瓶棗品質最好。
種植情況
壺瓶棗雖是歷史名產,但長期以來受村外的棗樹 不見棗(實際是疏于管理)的小經驗主義的影響,結棗樹多集中于村內房前屋后和有錢人家的園兒中,多品種混栽,雜收混曬,棗好卻圖有虛名,不出大價錢就想收購純正的壺瓶棗很難。建國初期,全縣壺瓶棗樹并不多,除里美莊村有成片的棗園外,其它地方都比較零散,因管理粗放,大小年嚴重,平均株產只有十幾斤。合作化時期,為追求果樹的高效益,蘋果樹當家,很少有人栽棗樹。三中全會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太谷縣委、政府把發(fā)展壺瓶棗當作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鼓勵農民栽棗樹,規(guī)模開發(fā)建棗園,出臺了建設紅棗大縣的長期規(guī)劃,2006年已發(fā)展到30萬畝,2300萬株。壺瓶棗產量達6000多萬斤,產值達到1.2億元。壺瓶棗銷售價突顯于其它棗品之上,鮮棗2-4元/公斤,干棗8-16元/公斤,受經濟效益的軀使,許多棗農將個頭小的棗、酸棗高接換成壺瓶棗。為增加產量,棗農們注意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花期噴布“920”保果。為減少采前裂果爛棗,不少棗農在棗熟期搭蓋了防雨棚,產區(qū)專業(yè)戶建起了烘房、薰房,收獲的棗兒,烘、薰、曬、陰并舉,縮短制干周期,這是前所未有的。歸圃苗和嫁接苗的推廣,降低了建園成本,促進了以壺瓶棗為主的密、優(yōu)、豐棗園的建立,這也是一個新走勢。
產品開發(fā)
隨著壺瓶棗產業(yè)的發(fā)展,縣里成立了紅棗中心,專門負責紅棗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集中建設高產示范園區(qū),實行標準化生產;有關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棗業(yè)合作社,“興谷”、“萬士達”等合作社突出品牌效應,注重外包裝,已成為棗農聯系外地客商的橋梁和紐帶。太谷縣天山斗棗業(yè)有限公司打破了單純賣鮮棗、干棗、醉棗的單調的商品模式,開發(fā)出“無核營養(yǎng)保健棗”、“真空香酥棗”、“真空怪味棗”、“真空干脆棗”,“棗泥”,“棗醬”,棗飲料等包裝精美可以遠走高飛的商品,還在各地建立了銷售網絡。到2008年,太谷壺瓶棗的產品銷售已拓展到北京、重慶、南京、長沙、廣州等地,而且遠銷到韓國、日本等國。
2001年以來,太谷縣委、政府牽頭在壺瓶棗兒紅了的九月下旬每年舉辦一屆紅棗節(jié),“舊城、老宅藏旅游棗文化展民間風采,一顆棗一美元商機之玄妙任你把握”。真是“壺瓶棗兒甜又香,農商工學聚一堂,政府造勢民得益,千家萬戶奔小康”。
榮譽認證
壺瓶棗先后榮獲:1996年11月榮獲專家評優(yōu)銀獎;2000年1月榮獲最受迎產品獎;2002年11月在廈門榮獲中國名優(yōu)果品;1997年10月在太原榮獲十大名棗稱號;2002年9月在晉中榮獲金獎產品;壺瓶棗原產太谷,2001年8月國家林業(yè)局授予太谷縣“中國棗鄉(xiāng)”稱號;2004年進行了壺瓶棗產地無公害認定和壺瓶棗無公害產品認證,并于2007年通過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相關傳說
關于壺瓶棗的產生、定名和具體栽培史難以考究,但壺瓶棗的原產地太谷縣里美莊村村南的二佛山上遺存的戰(zhàn)國時期的點將臺和孫臏借棗伏兵的傳說故事流傳于民間,生動感人。相傳當時陽邑(時為縣治所在地)一帶是古戰(zhàn)場,孫臏、龐涓的馬陵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當時正值秋天,里美莊一帶紅棗滿坡,孫臏看中了棗兒可頂戰(zhàn)士糧,采取減灶計迷惑龐涓,最終將龐部誘進包圍圈,置于死地。20世紀50年代初,中央政府從中國各地選送名特優(yōu)農副產品為前蘇聯的斯大林祝壽,里美莊村“老滿紅”棗園里的壺瓶棗被選定為禮品,據說斯大林吃了贊不絕口,從此,太谷里美莊的壺瓶棗的名聲就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