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特性
楓涇豬,楓涇一帶,毛色全黑,紫腹(或青灰),有八九對,本縣小蒸、蒸淀等地,已有100多年飼養(yǎng)歷史,1985年全縣楓涇母豬有7000余頭,占生豬總數(shù)1/3。楓涇豬是太湖豬品種之一,以滬浙交界的金山縣(金山區(qū))楓涇鎮(zhèn)為原產地、苗豬集散地。產區(qū)地處亞熱帶地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農作物產量高,是中國著名的農業(yè)高產穩(wěn)產地區(qū)之一。主要分布在金山、松江、吳江等地。
體貌特征
楓涇豬骨胳介于梅山豬與米豬之間。頭大額寬、額部皺褶多、深,耳特大,軟而下垂,耳尖齊或超過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叢密,毛叢間距離大,腹部皮膚多呈紫紅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乳頭對稱,乳頭數(shù)多為16~18枚。乳頭底有一黑點,稱“丁香奶”。
地理標志
根據(jù)《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規(guī)定,上海市金山區(qū)農學會申請對“楓涇豬”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程序和條件,農業(yè)部決定于2012年8月3日準予登記。上海市金山區(qū)楓涇、朱涇、呂巷、張堰4個鎮(zhèn),下轄5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0°59′00″~121°19′30″,北緯30°46′03″~30°57′11″。
品種性能
楓涇豬屬肉脂兼用型良種,肉質鮮美。早熟,母性好,產仔多,耐粗飼,適應性強。成年母豬每胎產仔14頭左右。 成年公豬體重152.75±10.06公斤,體長150.57±3.75厘米,胸圍124.0±3.10厘米,體高75.14±2.49厘米,成年母豬相應為:125.76±1.80公斤,143.58±0.66厘米,114.18±1.09厘米,67.96±0.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