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大學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第七古老的大學,遐邇聞名的常春藤聯(lián)盟成員校之一,1764年創(chuàng)建之初,學校的校名叫做羅德島學院,坐落在美國羅德島州的首府普羅維登斯市。布朗大學入學競爭極為激烈,本科生入學率僅為9%,是全美錄取難度高的大學。該校一大特征為為“小而精”,在當今大學人數(shù)不斷增長的環(huán)境下,布朗大學依舊保持著嚴格的招生制度和極高的入學門檻,師生比約為1:7,堪稱小型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6182人,研究生僅1974人,全職教師736人,但在如此之少的教師隊伍中,就有七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1位校友也曾獲得諾貝爾獎。
布朗大學所有課程,均讓學生自主選擇,這在全美正規(guī)大學中是很少見的。這一制度從建校之初沿襲至今。據(jù)本科生院阿姆斯壯(Paul B. Armstrong)院長介紹:“布朗大學讓學生自主選課,旨在培養(yǎng)他們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盡快獲得自己做出判斷和決定的能力”。學生入學后,學校對之無課程方面的硬性要求,只是公布課程目錄、簡介,講明選課辦法。學校給學生兩周的試聽“認購期”(shopping period)。試聽后,在自由選修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步形成或明晰自己的興趣,并于第二學年末,從學校提供的90多個專業(yè)方向(concentration)中,確立自己的專業(yè)方向。一俟專業(yè)方向確定,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相關課程,一般有8至18門必修課。為奠立學生寬廣的知識基礎,布朗只授予本科畢業(yè)生文科學士或理科學士。若學生愿學習五年,達到相應要求,可拿文、理兩個學士學位。
布朗大學設有分科精細的眾多學院。它的主要學院稱為大學學院,其次是醫(yī)學院。前者是一所文理性質的學院,后者為專業(yè)學院。其他的學院都不是實體,如研究生院、韋蘭學院等。系和部共44個,如美國文明、考古學、應用數(shù)學、藝術、生物醫(yī)學、生物統(tǒng)計學、社區(qū)保健、臨床神經(jīng)科學、家庭醫(yī)學、心理學和人類行為、放射醫(yī)學、外科學、醫(yī)學、病理學和實驗醫(yī)學、化學、古典學、比較文學、計算機科學、東亞研究、經(jīng)濟學、教育學、埃及學、工程學、英語、法國研究、地理科學、德語、西班牙研究、數(shù)學史、歷史學、意大利研究、數(shù)學、音樂、哲學、物理學、政治科學、心理學、斯拉夫語、社會學、戲劇舞蹈等。學校沒有限制性的課表,每一個主攻方向或專業(yè)都有自己的要求,但學生可以從全校所開出的名目繁多的課程中選擇超越這些要求的課程修讀。大量跨專業(yè)的交叉性課程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在主攻專業(yè)之外進行探索。
學??墒谟璧膶W位有文學士,包括人文學科、社會科學、數(shù)學、工程學、自然科學和體育學等80個領域;理學士包括應用數(shù)學、水生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統(tǒng)計學、生物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地理科學、物理學、心理學、純粹數(shù)學等;文、理雙學位,兩個方向可以相關,也可以獨立;文科碩士、理科碩士;醫(yī)學博士,采取8年一貫制的學習。前4年主要學習文理學士課程,獲得相應的文/理學士學位。后4年醫(yī)科學習時,可以同時加深某一其它專業(yè)的學習;他們在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時,還有望獲得某一其它專業(yè)學士以上的學位。
布朗大學設有數(shù)理學院、生物和醫(yī)學學院、工程學院等研究生院,其研究生課程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應用數(shù)學、古典文學、機械工程、比較文學、哲學、美術史、俄語、數(shù)學、英語、西班牙語、歷史、土木工程、經(jīng)濟、地質科學、計算機科學、法語、物質科學、語言學、德語、心理學等學科的排名都在前20名。而來新開設的一些專業(yè)如生物統(tǒng)計學等,也得益于小班教學和出色的師資,在社會上擁有良好的聲譽。學校還設有數(shù)十個本科專業(yè),涉及領域較廣,其中最好的是計算機科學、宗教、應用數(shù)學等。另外,該校建有材料研究中心、計算機中心、地質科學研究中心、化學研究所、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心、赫夫羅費人類學博物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羅得島核反應堆、葡萄牙和巴西研究中心、人口研究和訓練中心等科研機構和設施。
以布朗大學的建筑為例,它那占地142英畝的校園里就矗立著許多體現(xiàn)古典建筑風格的樓房。譬如,建于1771年的"大學樓"(University Hall)是全美僅存的建于獨立戰(zhàn)爭前的七幢大學教學樓之一,典型的反映了英國喬治王時代的建筑藝術。1776至1780年期間,該大學樓曾用作美國和法國士兵和兵營及醫(yī)院。迄今為止,這座樓已修建過五次,并在1963年被定為具有歷史意義的美國標志性建筑物。再譬如,布朗大學的第二幢大樓--"希望學院樓"(Hope College),建于1822年,其風格糅合了英國人的皇家建筑式樣和美國共和主義思想。這是尼古拉斯布朗的姐姐贈送給布朗大學的一座房子,用作學生的宿舍。經(jīng)1959年徹底修建后,"希望學院樓"仍然作學生宿舍之用。此外,布朗大學還有許多建造于19世紀的著名樓房,如1828年造的麥道克校友中心(Maddock Alumni Center)、1838年竣工的羅賓遜樓(Robison Hall)和1891年建成的威爾遜樓(Wilson Hall)等。這些樓堂建筑古樸典雅,威嚴莊重,向人們無聲地敘述著布朗大學的悠久歷史,同時又以凝重的神態(tài)向人們展示布朗大學這一高等學府的神圣氣勢。如同殖民地時期建立的大多數(shù)大學一樣,布朗大學建立之初也蒙上了一層較濃的宗教色彩,以訓練和培養(yǎng)神職人員的主要任務,兼管培養(yǎng)人文、語言和邏輯學科方面的人才。但由于布朗大學地處宗教思想比較開朗的地方,且那里的人傳統(tǒng)上主張政教分離,所以,布朗大學相對而言沒有完全受教會控制,而是較早地給世俗力量以相當大的發(fā)言權。因此,布朗大學先于其他許多大學開設了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
布朗大學建有材料研究中心、計算機中心、地質科學研究中心、化學研究所、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心、赫夫羅費人類學博物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羅得島核反應堆、葡萄牙和巴西研究中心、人口研究和訓練中心等科研機構和設施。
布朗大學全校擁有許多設備齊全的現(xiàn)代科學實驗室,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巴魯斯-豪利實驗樓(工程學和物理學)、林肯費爾德實驗樓(地質學)、普林斯工程實驗室、麥特卡夫化學實驗室、醫(yī)學研究實驗室、生物醫(yī)學中心、享特心理實驗室和植物環(huán)境實驗室等。
布朗大學的校訓是“我們信仰上帝”,意思就是像信奉上帝般信奉真理。這句校訓來自一句出現(xiàn)于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格言。隨著基督教影響的擴大,這一格言首次出現(xiàn)在了美國于1864年發(fā)行的兩美分硬幣上。1956年,一項國會法案獲得通過,“我們信仰上帝”正式成為了美國的官方格言。在《美國法典》第36編302條中寫道:“我們信仰上帝為國家格言”。“我們信仰上帝”的一種可能的出處是美國國歌《星條旗》的最后一節(jié)。《星條旗》由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創(chuàng)作于1814年。這首歌包含了該短語的早期版本:“這就是我們的格言:‘上帝是我們的信仰’?!保ˋnd this be our motto: 'In God is our trust'),另一個可能的來源是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私人秘書約翰海(John Milton Hay)。作為布朗大學的畢業(yè)生,其校訓“In Deo Speramus”,正是拉丁文的“我們信仰上帝”。布朗大學的這個校訓始終伴引領著布朗大學的發(fā)展,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它已經(jīng)滲透在布朗大學的各個方面。
布朗大學不論是在學術還是非學術方面,都特別崇尚自由。其本科生課程也因此備受美國高等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在這里,學生都被當作成人平等對待,他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和課程。但是,由于該校是美國學生爭相報考的熱門重點大學,被錄取進校的學生都是成績優(yōu)異者,因此學生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學校共有學生近8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500人。
布朗大學著名校友有美國前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之子約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二世、美國前國務卿及首席大法官查爾斯·埃文斯·休斯、麥肯錫創(chuàng)始人馬文·鮑爾、蘋果公司前CEO約翰·斯卡利、“中國地球動力學之父”王仁、浙江大學前校長楊衛(wèi)、洛克菲勒家族第二代掌門人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IBM開拓者小托馬斯·沃森、慶應義塾大學創(chuàng)辦者福澤諭吉、美國“公立教育之父”霍瑞斯·曼、美國銀行CEO布萊恩·莫尼漢、首位女性美聯(lián)儲主席珍妮特·耶倫、CNN創(chuàng)辦人特德·特納、黑莓公司董事長程守宗、UberCEO達拉·科斯羅薩西、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墉、艾瑪·沃特森等。
布朗大學校址位于羅得島州首府普羅維登斯。1764年建校時取名羅得島學院,是個只收男生的浸禮會學校,曾因財政困難停辦多年。1804年,接受N·布朗捐贈重建,改稱布朗大學。1971年同有協(xié)作關系的只收女生的彭布羅克學院合并,男女同校。課程設置包括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工程、藝術、數(shù)學、外語、文學、心理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跨學科的課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是中國國家教育部學歷認可大學。
正是由于布朗大學較早擺脫了教會的束縛,所以它得以在建校不久就確立自己世俗性的辦學宗旨。概括地講,布朗大學的辦學宗旨包括兩條原則:一是發(fā)現(xiàn)和利用知識,二是借助教育手段把學生引進知識世界。具體而言,布朗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傳授與教育過程有著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第一條原則要求學校注重研究,通過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研究來發(fā)現(xiàn)知識,發(fā)現(xiàn)真理,然后用這些知識和真理造福人類。第二條原則強調大學承擔的社會使命,即通過知識的傳授,把學生引進知識和真理的殿堂,培養(yǎng)他們掌握人類知識的本領,并用這種知識服務于社會。把這兩條原則抽象地看的話,就是研究和教學。換句話說,布朗大學較早就為自己的辦學方向作了研究與教學并舉的定位。
在這種辦學宗旨和辦學方向的思想指導下,布朗大學在1850年就嘗試開辦研究生層次的課程,并具體制訂了授予碩士學位的有關細則。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本科生完成學業(yè)之后,只要能夠順利讀完一年的研究生課程,就可獲取碩士學位。由于各方面的準備條件不夠充分全面,這一研究生教育計劃于1857年暫停實施。之后,經(jīng)過30年的精心準備,布朗大學于1887年重新開始研究生教育計劃,并在此次計劃中增加了攻讀博士學位的有關要求?,F(xiàn)代意義上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從此在布朗大學正式拉開序幕,這一新計劃下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分別在1888年和1889年獲取他們各自的學位。進入20世紀之后,布朗大學的研究生教育項目日趨成熟和完善。面對日益發(fā)展的研究生教育,布朗大學于1902年成立了研究生系;1927年,這個研究生系改名為研究生院,布朗大學也因此而正式確立自己作為研究型大學的地位。
布朗大學大概是繼承了羅得島一貫獨立的風格,它不僅僅在常春藤盟校中,就是在全美國大學中也是最“左”的一個。有人稱它為“最后一個離開六十年代的常春藤”。在六十年代中后期,布朗大學放棄了他們原有的教綱,而實施與傳統(tǒng)教學方針大相徑庭的“布朗教綱”。簡而言之,學生們只需在四年內通過三十門功課,并且證明自己在文字表達上的能力,就可畢業(yè)。在布朗大學,“沒有人告訴你該上什么課”,只要有興趣,學生們可以自由地發(fā)展。
布朗大學對本科教育相當重視。如果布朗大學現(xiàn)有的學系里沒有自己想要的,學生們可以自己設計跨學科的專業(yè)課程;布朗還有一些新奇少見的本科專業(yè),如海洋生物、醫(yī)學倫理、埃及文、現(xiàn)代文化和媒介,乃至巴西研究等等,稱得上五花八門,琳瑯滿目;是否頒給某個教授終身職,不僅要看其學術成就,還要看其本科教學水平。
布朗大學還為學生們提供良好周到的咨詢服務,這套系統(tǒng)把第一個學生跟一名教授、一個“同齡顧問”搭配起來。而學生宿舍的“住宅顧問”,也會在學生有需要的時候幫他一把。一位亞裔學生說:“我有一個亞裔顧問,一個女性同齡顧問,一個住宅顧問,一個少數(shù)族裔顧問及一個住在我宿舍同樓層的顧問組長”。歷時12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布朗的學生們對布朗的大學教育經(jīng)歷相當滿意。大部分人相信布朗生涯給他的未來做了最好的準備,認為“布朗教綱”、布朗的學術自由和教育哲學非常優(yōu)秀。
以上信息源于網(wǎng)絡,具體請以官網(wǎng)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