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達石塔(Galata Tower),又叫加拉太塔,是一座歷史悠久且令人矚目的建筑。這座中世紀的石塔,最初由熱那亞人建造,原名基督塔。它坐落在加拉達區(qū)(Galata District),位于金角灣以北,是伊斯坦布爾最著名的地標之一。登上塔頂,可以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而在夜晚,人們還可以在塔頂餐廳、酒吧盡情享樂。
加拉太塔在1348-1349年由熱那亞人重建,成為當時拜占庭加拉太城邦的最高點。加拉達石塔塔身從地面到頂端高62.56米,九層高,采用圓柱形磚石結構,具有羅馬式風格。塔的內(nèi)部直徑為8.95米,外徑為16.45米,墻厚3.75米。加拉太塔在歷史上經(jīng)歷了多次重建和修復。它曾作為監(jiān)獄、天文臺、瞭望塔以及現(xiàn)代博物館使用。如今,加拉太塔已成為游客必訪的旅游景點。
加拉達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07年,當時由拜占庭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一世下令修建,最初是一座木制燈塔,后來被焚毀,直至1348年由熱那亞人用石料重建復生,形成了今天塔的基本結構。當時熱那亞人正在君士坦丁堡擴建他們的殖民地,而這座塔正是加拉塔熱那亞城堡防御工事的頂點,象征著那個時代的軍事力量。之后又經(jīng)歷多次重修,在數(shù)次地震和戰(zhàn)爭劫難中,這座塔都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