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清真寺(Süleymaniye Mosque)聳立在金角灣西岸,被稱之為伊斯坦布爾最美的清真寺,是(Jami‘ Sulaymani) 土耳其伊斯蘭教著名清真寺。坐落在伊斯坦布爾市。它是由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最著名的建筑師希南(Sinan)于1550-1557年間設(shè)計建造的。
錫南把這座清真寺稱為是他的學(xué)徒畢業(yè)作品(kalfal?k eseri)。他借鑒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和圣索非亞大教堂的建造方式,清真寺由四根主支柱支撐主拱頂系統(tǒng),此外還有兩個半拱頂和兩扇山墻。但是他的建筑的空間感與其榜樣完全不同。蘇萊曼清真寺被看作是奧斯曼建筑頂峰初期的代表作。
該寺是一座典型的土耳其式清真寺,呈長方形。禮拜殿由前廳、正廳、側(cè)廳組成,用3個大跨度的拱頂連為一體,富麗堂皇,色彩和諧。殿上正中覆蓋著大圓頂,直徑3l米,由4根方柱支撐的4個人字形的拱門承托。大圓頂?shù)乃拿孢B著更多的半圓小屋頂,這些小圓頂建在大殿的四角上。
清真寺內(nèi)部首次使用了紅色的依茲尼克瓦片。清真寺的窗戶使用130種不同顏色的玻璃,拼成絕妙的書法,讓光線透過羅盤墻射入。清真寺的內(nèi)院由四座叫拜樓環(huán)繞,其中朝向清真寺的兩座比較高(81米)。
為奧斯曼帝國第十代蘇丹蘇萊曼一世(1495~1566)于1550~1557年敕建。由著名建筑師錫南設(shè)計和督建。蘇萊曼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內(nèi)的數(shù)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建成的,是建筑師錫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內(nèi)的宏偉的建筑群既有城市建筑,也有國家性的意義,與法提清真寺?lián)碛型瑯拥闹匾?。整個建筑群建在復(fù)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筑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jié)合到一起。比如1558年和59年完工的第三和第四伊斯蘭學(xué)校階梯狀地向金角灣下降,是建筑史中的杰作。
參與建造該建筑群的主要是來自奧斯曼帝國各處的自由工匠,其中包括許多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約50%為基督徒)。新軍士兵主要做助手工作,他們占約40%。不到5%的人是奴隸,主要來自劃船,用來搬運建筑材料。共有約2500至3000人參加了建筑工程。
蘇萊曼清真寺在1660年被大火毀壞。其后,提受穆罕默德四世命令建筑師福薩修復(fù)清真寺。然而,這次修復(fù)使得清真寺帶上更多巴洛克風(fēng)格,大量遮掩了其原始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