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煉金丹又叫“種生紅”,花型屬于樓子臺閣型,開花量較少,不易繁殖,花開后藏于葉下,花色細(xì)膩潤澤,與國旗上的紅幾乎相同,故又稱“國旗紅”。
相傳此花是太上老君的三顆金丹所變,出自龍門山上的潛溪寺。當(dāng)時人們在觀賞它時,十步開外只能見到火球在燃燒,走到近處又變成牡丹花。后來,寺中的和尚們移栽牡丹時,因不合時令,傷了此花的寶氣,“火牡丹”不再象以前那樣出現(xiàn)火光了。但這三株“火牡丹”繁殖了許多后代,漸漸傳播到民間。
因?yàn)檫@種牡丹出自潛溪寺,人們又稱它“潛溪緋”。宋代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的《洛陽牡丹圖》中有記載:“傳聞千葉昔未有,只從左紫名初馳。四十年間花百變,最后最好潛溪緋。”
洛陽龍門有個古陽洞,因?yàn)樘侠暇谶@兒煉過金丹,人們又叫它老君洞。
相傳,有一年春天,太上老君在古陽洞里煉好金丹,裝到一個葫蘆里,用塞子塞住,準(zhǔn)備回天宮給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助興。誰知,他的乘騎——一匹美麗的金騾駒,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太上老君沿著龍門山到處尋找,滿眼是青青的山,綠綠的水,秀麗的風(fēng)光,就是不見他的金騾駒。無柰,他拿出寶鏡一照,發(fā)現(xiàn)他的金駒正在龍門南山的潛溪寺邊遛噠呢!
太上老君急忙來到潛溪寺門前,正要牽金騾駒,“撲嗵”一下,不小心絆住一塊石頭跌倒了。他爬起一看,葫蘆口上的塞子被震掉了,金丹撒了一地。
太上老君從地上把金丹一粒粒撿起來,重新裝進(jìn)葫蘆里。誰知,有三粒金丹滾到石縫里被浮土埋住了,他沒有發(fā)現(xiàn)。太上老君以為地上的金丹全都撿完了,于是便帶上葫蘆,騎上金騾駒,悠閑自得地飛回天宮去了。
后來,天下了一場雨,太上老君掉下的三粒金丹和土一溶和,長出了三棵牡丹,每棵牡丹上開著一朵火紅的花。
潛溪寺里有一個和尚,天天到潛溪中來打水。這天,他挑著水桶出寺門,發(fā)現(xiàn)前面不遠(yuǎn)的地方燃著三團(tuán)火,一看,不是火,是三朵火紅的牡丹花,可是,當(dāng)他后退十幾步再看時,那三朵牡丹花又化成三團(tuán)火了。
和尚非常喜愛這三棵牡丹,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他就像看守寺廟一樣守護(hù)著他。
沒過多久,附近的鄉(xiāng)鄰們也發(fā)現(xiàn)這三棵“火牡丹”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得很多人都知道了,紛紛跑到潛溪寺前圍觀。和尚看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害怕牡丹被人損壞了,就在一天深夜里,他把三棵牡丹栽到潛溪寺中了。
可是,因?yàn)楹蜕幸颇档げ缓蠒r令,傷了“火牡丹”的寶氣,雖說這三顆牡丹在潛溪寺里照樣開花,但不會像以前那樣出現(xiàn)火光了。
幾年以后,這種牡丹繁殖了許多后代,漸漸地傳播到民間,因?yàn)檫@種牡丹出自潛溪寺,人們稱它“潛溪緋”。又因它的出現(xiàn)與太上老君煉丹有關(guān),所以人們又稱它“火煉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