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系太行山余脈,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連接部,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邯鄲市區(qū)的至高點,其“山勢聳拔,嶺麓回復(fù)”。歲月奇特,丘崗起伏,山勢聳拔,雄峰峙立,林木蔥蘢,山色秀美,成為念佛誦經(jīng)、隱居讀書、超凡脫俗的理想境地。
在歷史上,紫金山的名氣很大,史書多有記載?!段簳さ乩碇尽泛汀洞笄逡唤y(tǒng)志》等,均收記為紫山。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抗擊秦軍入侵,功績卓著,賜號為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山,遂改名為馬服山。叢臺公園上刻有8個字:滏水東漸,紫氣西來。說的是邯鄲地杰人靈。這紫氣就指是紫山,現(xiàn)已成為中華馬氏的祖山,馬氏先祖趙奢就葬于此。
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崗起伏綿延數(shù)十里。獨特的地質(zhì)、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觀。 每當夕陽西斜的時候,陽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黃色,遠望似戴上了一頂金盔,穿空高聳的雙塔,便猶如盔甲上的兩束金纓。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兩條洺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兩條河匯集在山腳之下,又轉(zhuǎn)而向北、向東流去。這就是曾經(jīng)是邯鄲十大景觀之一的“紫峰晚霞”。
紫山上還有趙國大將“趙奢冢”和“讀書室”。元朝中書令劉秉忠的隱室和雙塔的根基也依稀存在,另外山上還保存著祠廟、佛舍的殘垣及斷碑、佛座等歷史遺物。
紫山具有三個突出特征——雄,秀,奇。紫山西南的山谷,澗壑幽深。山腰一條繞山盤旋的古道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特異的靜幽境界。登紫山的主道在南山坡下,山路從巖石間起升,越嶺穿峰,向主峰跨進。山路經(jīng)過的嶺峰,似魚脊,似牛背。越上嶺越高,越上峰越險。東眺西望,滿目紫山橫翠,雄峰巍峨。踏登陡峻的山路,頗有一種登泰山的體味。將到紫山頂峰時,仰望峭石間的陡峻山路,也會有遙望泰山南天門的聯(lián)想。
紫山山頂?shù)姆鹚陆ㄖ棺仙接衷鎏砹藵庥舻奈幕瘹夥铡5巧献仙巾敚厥啄贤曇伴_闊,山下諸峰臣伏朝擁,遠處岡丘如波如浪。紫山頂面積不甚大,但多奇異多姿的紫石。頂峰北去的山脊有一條山路,山路邊紫石嶙峋,過兩峰,可到一個三角形的鐵制三角架下,這里是紫山測繪的海拔最高點。站在這里向北眺望,層巒疊嶂。由此向北,峻嶺起伏,有的嶺上紫石鉆空,景觀奇特,最北一峰可下視洺河。頂峰東邊山谷中,有一小山,名為跑馬嶺,雨后常有古代的銅箭頭露出。再東去,又一座大山聳起。頂峰東南山坡間有一片大約二三畝地的臺地,臺地以東有一座大山,陡峻的山坡間有一個天然山洞,相傳為古代長壽仙人王喬居住的山洞。頂峰西去也有一條山路,這條山路在高峻的山嶺上向西伸延,高低起伏,直到?jīng)澈舆?,山嶺兩側(cè)景觀奇異,頂峰背后是懸崖峭壁,陡峭險絕,頗有黃山峭崖雄險的韻味。
紫山的秀,主要體現(xiàn)表露在四季的山色上。
早春,紫山山野間開始披上片片新綠。接著山崖下古道旁的報春花也在春草叢中開放。元朝初年前來紫山隱憂的劉秉忠,看到紫山的天然春色,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在這里,他刻苦鉆研,奮發(fā)勵志。
盛夏,紫山變成青山,陽光照射在山草山花上,熠熠生輝。有的山坡上,山丹丹花開放,像火一樣艷麗熱烈。這里滿山遍野有一種山韭,味道鮮美,雜生在青草中,隨手可采可食。
秋天來紫山,紫山漸漸地改變了容顏,草叢樹葉黃了,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山。紫山下附近村莊邊的果樹掛滿了豐收的果實。入夜,明月從東方升起,紫山沐浴在一片月光之中。月光照在山坡上,照在深靜無人的山谷中,照在一千多年的趙奢冢和王喬洞上。
嚴冬,紫山在大雪紛飛中披上了銀裝,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在紫山雪日中可能觀賞體驗到。紫山最為奇特的是有一種霜掛。雪后,濃霜凝聚在山路邊成簇的樹枝上,天氣放晴,紅日高照,雪峰、疏林、遠村,曠靜遼遠,頗富詩意,別具一種特異的情趣。
紫峰觀三城: 紫山也是一座界山。西北屬武安,東北為永年,西南和西面、東南面是叢臺區(qū)。紫山主脈山脊分水嶺,為三縣分界線,紫峰是交會點。晴日登臨其上,不僅可以聆聽雞鳴三縣之聲,領(lǐng)略腳踏三縣之趣,還可以遙望三縣城郭之壯美。據(jù)說,在交界處能望到交界三縣的城郭,是中國“獨一處”。 [1]
紫山生紫氣: 紫氣,即祥瑞之氣。據(jù)《邯鄲縣志》記載:紫山“春夏有紫氣蓊郁”;“時有紫氣郁郁覆其上”。紫山生紫氣的奇異景象,與其山色有關(guān)。紫山的“巖間有紫石英”,其石質(zhì)脆硬,呈紫金黃色。山上有多處紫黃巨巖裸露,數(shù)丈紫黃峭壁聳立,麗日陽光映照其上,紫光閃爍,霞彩千條,如祥云瑞氣升騰,遠在城內(nèi)的叢臺上都可以望到。在叢臺西壁的墻上,鑲嵌有“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八個碑刻大字,這是根據(jù)紫山在叢臺西面的地理位置,借用老子出關(guān)“紫氣東來”的典故,改動了一個字,巧妙而貼切地贊美了這一壯美景象。
紫峰知晴雨: 紫山還有預(yù)報天氣的特異功能。云遮峰頂,大雨來臨;峰頂云散,天氣開晴。尤其是夏、秋兩季,預(yù)報準確率很高,十有八九無誤。在紫山周邊的農(nóng)村,有“紫山戴帽,長工睡覺”的諺語,代代相傳。而紫山預(yù)報天氣之謎,尚待專家、學(xué)者破解。
紫山山體裸露的巨巖和聳立的峭壁多為紫色、金黃色和褐色的“紫石英”,故取名為紫山。
《元史》里則稱作紫金山。據(jù)《魏書·地理志》記載:“山上春夏有紫氣郁郁,巖間有紫英石得名?!薄逗惪h志》又載:“時有紫氣郁郁覆其上”。每當斜陽照耀山峰時,霧氣繚繞,紫光閃爍,霞彩千條,使紫山籠罩在云蒸霞蔚中,宛若人間仙境。正如明代詩人盧龍云所寫:“紫氣遙來出紫宮,金光隱現(xiàn)有中無?!痹诔莾?nèi)的叢臺上登高望遠,可以領(lǐng)略這一景致。叢臺的西壁上,還鑲嵌有“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八個碑刻大字,因紫山位居叢臺的西面,其中的紫氣就是指紫山的祥瑞之氣。黃粱夢呂仙祠門向西開,據(jù)說也是為了吸納紫山的紫氣。古人還將紫山稱為“邯鄲”的發(fā)祥之地,關(guān)于邯鄲地名的由來,還沒有一種令人信服的說法,有的學(xué)者就認為“邯鄲”二字就源于紫山?!昂悺倍衷诠艜r寫作“甘丹”,“甘”意為山中有甘甜之水,“丹”指山體呈紫紅顏色,古書中的邯山就是指的紫山。
元代時丘處機作為全真教的領(lǐng)袖,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力推崇,并命他掌管天下的道門,使全真教在北方風(fēng)靡一時。于是在紫山頂上建起了大小兩座寶塔和72座道觀。全真教主張佛、儒、道三教合一,勸人誦讀道、儒、佛三家經(jīng)典,糅合了儒學(xué)的忠孝節(jié)義和佛教的禪法戒律,因它并不與其它教派對一,佛教寺廟建筑也隨之與其相鄰而居,如今在紫山的西、南、北坡麓間還存有竹林寺、玉寶觀和佛光寺(紫山寺)等佛教寺院的遺址,今人又重修了紫峰塔。
唐天寶六年改為朱衣山。 “紫山是邯邑發(fā)祥地”。古趙都會,西峙紫山,東環(huán)滏水,人杰地靈,英才薈萃,得紫金山之靈氣。留有“長與古都傳紫氣,鄉(xiāng)賢輩出競光輝”的詩句。在古趙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潔的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