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種植于安徽古徽州地區(qū),今安慶、黃山、宣城等地。
樹冠:散曲自然,不定形,宛若游龍。
枝干:大、小枝扭曲,直上及斜出,無枝刺,小枝淡綠,半邊灑暗灰紫褐暈斑。
著花狀況:1~2朵,個別的3朵著生于中、短及柬花枝上。
花期:1月中旬至3月上旬,2001年1月21日開15%(武漢)。
花徑:23~29毫米;
花蕾:倒卵狀扁圓,中心常有孔,極淺肉紅;
花態(tài):碟形,較平展,花瓣4層,層層疏疊;
花色:正、反面均乳白色;
花瓣:16~25枚,常另有雄蕊變瓣1~2枚,瓣邊緣常波狀起伏;
萼片:5~6枚,多為5枚,平展至略反曲,有時另有膜萼2~4枚,萼淡綠,大部為絳紫色所掩;
花梗:短;雄蕊:略等于花瓣,輻射;
雌蕊:2~5枚,常退化,有時空心。
其他:甜香,不結實。
龍游梅枝干自然扭曲(品種特性),形成之字形彎,而徽派游龍梅則是經(jīng)過人工蟠扎而成。樹冠為“Z”字開張扁圓形。
花期1月中旬3月上旬,花徑23-29毫米,花蕾倒卵狀扁圓,中心常有孔,極淺肉紅;花色正、反面均乳白色。花瓣16-25枚,萼片5-6枚,多為5枚,花態(tài)蝶形,較平展,花瓣4層,層層疏疊。
龍游梅具有奇特的枝態(tài),既可觀花,又可賞形。所以,龍游梅盆景可謂盆中精品。龍游梅15天左右。所以,栽培時注意與其他梅花混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