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什錦小菜是遼寧省傳統(tǒng)的特色名吃,屬于東北菜系。因其風味獨特被譽為“海味佳品”又以其豐厚的歷史和文化蘊涵,蜚聲海內(nèi)外,堪承“食林一秀”。
錦州什錦小菜鮮嫩翠綠,味道鮮香,清脆適口,營養(yǎng)豐富。
原料:小黃瓜、豇豆角、油椒、苤藍、杏仁、地螺、芹菜、姜、小茄子、小蕓豆、蝦油、原蝦醬
做法:
1、將錦州地區(qū)產(chǎn)的連花帶刺小黃瓜用鹽腌制,然后用清水洗去鹽分、雜質(zhì),再放入缸中,投入原蝦油,拌浸48小時。再以水加鹽的熟鹽水洗去蝦醬,將瓜晾干后再裝入缸中,加滿蝦油,浸泡5天即可。
2、將錦州地區(qū)產(chǎn)豇豆角洗凈,切去根,用鹽水浸泡24小時,撈出裝入缸內(nèi),裝一層撒一層鹽。每天倒缸二次,4天后,用清水洗凈,切成2.3厘米長,裝入缸內(nèi),放滿蝦油,經(jīng)7~10天即可使用。
3、將錦州地區(qū)產(chǎn)油椒洗凈去蒂,在根處扎眼數(shù)個,然后用鹽水浸泡60小時,每隔3小時翻動一次。撈出瀝凈水分后倒入缸中,放滿蝦油,每3小時翻動一次,1月后每24小時翻動4次,天氣涼爽后停止翻動。
4、將苤藍洗凈,削去表皮和根,用鹽水腌制,10天后即可使用。
5、將芹菜去掉根葉,切成2.2厘米長,放入沸水中煮3分鐘,待色變綠時撈出,放入冷水中浸漬兩次撈出,放入缸中。鹽腌12小時后撈出,用甭水洗凈后再放入缸中,放滿蝦油浸泡,7~10天即可使用。
6、將杏仁用開水煮一下,然后用冷水浸漬,冷卻后去皮,再用鹽水腌制即可。
7、將地螺洗凈,放入鹽水中腌。
8、將小蕓豆角摘筋,用沸水抄煮3分鐘,再放入冷水中浸漬12小時,然后撈出放入空缸內(nèi),將蝦油灌滿泡制,3天后即可使用。
9、將小茄子去蒂洗凈,在根部扎一個小孔,然后用開水煮一下,撈出放入涼水中浸漬,冷卻后撈出,放入缸內(nèi),灌滿蝦油浸泡,7~10天即可食用。
10、將準備好的各種原料,按比例配制即為成品。
“什錦小菜”原名“蝦油小菜”,始創(chuàng)于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3年),據(jù)說是由當時錦州附近一戶以捕蝦為業(yè)的李姓人家所創(chuàng)制,距今已有300余年的生產(chǎn)歷史。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到沈陽祭祖途中路經(jīng)錦州,當?shù)毓賳T以“蝦油小菜”進獻,康熙品嘗后大為贊嘆。乾隆皇帝東巡祭祖途經(jīng)錦州品嘗什錦小菜時贊不絕口,并揮筆寫下對聯(lián):“名震塞外九百里,味壓江南十三樓”,橫批:“什錦小菜”。自此,“蝦油小菜”成為錦州的貢品,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