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學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簡稱“外院”(CFAU),位于北京市,是由國家舉辦,外交部主管,外交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非營利性事業(yè)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財政部6所“小規(guī)模試點高?!敝?,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曾培養(yǎng)出戴秉國、厲聲教、姜瑜等杰出校友。
外交學院經周恩來同志倡議,由中共中央、毛澤東同志批準,于1955年9月1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系的基礎上正式建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擔任首任院長。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外交外事工作對各種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規(guī)格、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學校設有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英語系、外語系、國際法系、國際經濟學院、基礎教學部、國際關系研究所、國際教育學院、亞洲研究所(國家安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教學單位,還有全國青年外交研究中心、中國國際法研究所等近研究中心。
學校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yè)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79年獲批國際關系、國際法學碩士學位授權點?,F(xiàn)擁有政治學“雙一流”建設學科,外交學、英語、翻譯、法語、法學以及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英語專業(yè)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和北京市級特色專業(yè),也是北京高?!爸攸c建設一流專業(yè)”,法語和法學專業(yè)為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yè)。擁有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二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本科專業(yè)。三個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國際關系學會、中國國際法學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以及北京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均設在外交學院。
學校與國(境)外多個國家(地區(qū))的高校(機構)簽署合作協(xié)議(諒解備忘錄)。每年選派優(yōu)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荷蘭、瑞士等國家的大學進行交流學習。2013年1月,外交學院與法屬波利尼西亞大學簽署協(xié)議,合作建立孔子學院。建校幾十年來,本著服務中國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線的方針,為國家培養(yǎng)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為新中國外交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學院的畢業(yè)生。
1952年,周恩來總理提議創(chuàng)辦外交學院。
1954年,經黨中央、毛澤東主席批準,正式決定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外交學院。
1955年9月12日,外交學院學生正式上課。周總理為外交學院親筆題寫校名。
1956年3月,位于北京西城區(qū)阜成門外展覽館路的新校舍建成,外交學院遷入新址。
1958年8月1日,外交學院正式改名為國際關系學院。
1960年10月22日,國際關系學院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之一。
文革時期,外交學院被迫停辦。
1980年,外交學院復校。
2016年3月,中國外交培訓學院揭牌。外交學院加掛中國外交培訓學院牌子。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公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外交學院躋身全國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2022年2月,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5年1月2日,經黨中央批準,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在外交學院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辭。
以上信息源自官網,數(shù)據(jù)截止至2025年6月,請以官網為準!